想红想做KOL?深圳众购物中心试水艺术跨界,它是解锁密码吗?

时间:2019-11-18 21:28: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想红想做KOL?深圳众购物中心试水艺术跨界,它是解锁密码吗?

“WAVELENGTH:制造之外”城市分展馆落地深圳海岸城。受访者 供图

全球范围内,商业与艺术融合已成为显性趋势,商业中心不仅仅是满足城市人物质消费的场所,更成为精神生活的目的地,艺术的介入以更有活力的方式为公众创作新鲜体验。说到底,商业中心很想红,比任何时代都更想成为消费者的KOL,希望提供给他们喜欢的潮物,让他们吃到心仪的美食,甚至希望通过更多艺术类活动以及事件,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创造共同价值。想红不难,如何红得长久,红到发紫就另说了。这当中门道很多,如何利用艺术介入活化公共空间?如何通过艺术内容连接到场内的品牌和商户?如何选择更适合商业空间与消费者的艺术作品?这些都是商业空间未来将要持续解决和突破的命题。

“体验式新零售”风行,艺术成为商业追捧的新星

11月14日,“不可思议——达利全球巡展·深圳站”开幕式在中国华润大厦艺术中心发布厅举行。此次展览落地深圳湾万象城,是达利全球巡展的第94站,集中展示了西班牙艺术巨匠萨尔瓦多·达利的经典艺术作品。

11月16日,“WAVELENGTH:制造之外”城市分展馆也亮相深圳海岸城购物中心,来自全球30位艺术家的展品,通过装置、雕塑、新媒体多艺术方式探讨艺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11月底,欢乐海岸也将开启“欢乐深活节”,其中“新年艺术计划”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希望打造“城市级”艺术体验。

往前追溯,2017年9月27日万象天地开业之际,便发起了MIXC WORLD WITH ART艺术计划,希望通过持续运营的艺术项目,不断与全球优秀的艺术家们共同创作定制化的艺术作品,让艺术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

纵观深圳的购物中心,几年前就开始试水“艺术跨界”,试图在艺术与消费当中寻求到平衡点。一方面,希望拉近艺术与消费者的距离,提高购物中心的质感与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带动人流,能以艺术之名“热场”,进而希冀于刺激消费。

这些“深深浅浅”的脚印,让消费者多少能数出几个自己曾参与过的艺术事件。为什么做艺术?这或许与购物中心的营销内容转向有关,单凭生硬的广告推广已很难带动人流。消费者早已不满足“被告知”的状态,大家更希望参与进来,这也就是“体验式新零售”的由来,成为艺术展进入商业空间的契机。

大家非常熟悉的场景是,购物中心的艺术展一面世,人们趋之若鹜。大家参观体验后,在这个“超现实”空间中拍照分享,展示自己,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获得关注,得到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不仅仅展示了自己的品味与趣味,更展示了自己的“潮”,永远跟在时代尖端,用各种途径展示自己是个“有趣的人”。与此同时,商业空间也达到了社交传播持续发酵与裂变的目的。

购物中心的“艺术之路”路漫漫,商业中心欲上下求索

多年往复尝试,商业空间的“艺术化”进程难以得到艺术界人士的首肯,他们不太赞同商业空间的“艺术道路”,更多时候他们只愿意定义这些活动是“泛艺术活动”,或者是“IP化艺术展”,对于艺术项目进入商业空间持观望态度。

艺术项目负责人丁雯认为,艺术展其实很难走进购物中心,或者说“难服水土”,在她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展需要理论体系支持,但是这样的展览,往往只能在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呈现。没有学术背景的人不太能理解展览,这些展览本身也注定了难被大众接近。”在她看来,近几年商业领域与艺术做的跨界合作,还在试探性阶段,与正统的殿堂之内的展览不存在可比性。更多时候,商业领域呈现的是IP展,将艺术人物IP化,用购物中心的话术来呈现它。丁雯认为,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对大众审美有一点促进,毕竟消费者看得多了,会有更多要求。但是如何真的走入消费者的心里,值得思考。”

购物中心对艺术报以巨大热忱,如何做好自身定位,做好营销突破,如何在同质化的今天,同样做艺术展也做出辨识度,做出差异化,这成为艺术界人士更深层次的追问。

艺术自媒体《打边炉》创始人钟刚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展意味着:专业判断、机构持续积累以及公共传播资源的支持。他表示,“购物中心要做的是去做市场调查,分析它的顾客群,做顾客群需要的内容,包含展览、书店、包含实验剧场……”在钟刚看来,好的东西不会被埋没。如果需要消费者为它买单,就应该按照它原本的逻辑去做,去仔细推敲与经营。“这不是情怀,这是工作方法,好东西就是慢慢做出来的。业内的成都太古里、广州太古汇,它之所以成为购物中心的标杆,我相信和它的‘慢工出细活’的基本理念不无关系”。

不难看出,每个购物中心打算做艺术这一刻起,就建立了它自己的审美标准与趣味门槛,希望在丰富空间本身的同时,强化购物空间的修辞与魅力。面临多方“苛刻”的目光以及“严厉”评价,海岸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策划推广部策划总监蹇波坦言压力是存在的,“将现代艺术引入商业空间,不可能没有压力。但是消费市场是个很庞大而完整的市场,我们引入现代艺术,是看重艺术背后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意义,社会发展需要这种进阶。”据了解,海岸城这些年尝试做摄影作品展、书画展等大众接受度高的艺术形式,希望通过不断强化,让消费市场对艺术展示能有更高的接受度。

购物中心积极开展“美育”,用艺术镶嵌商业空间

2016年始于纽约的“WAVELENGTH:制造之外”展览今年落地深圳,主会馆放在了雅昌艺术馆,而分会馆落在了海岸城购物中心。据WAVELENGTH艺术商业总监崔伟介绍,让展览走入商业空间还属首次,这是个非常新锐的尝试。崔伟表示,“美术馆和商业空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所。美术馆不太希望观众触摸作品,可是在商业空间,这个壁垒被打破,希望受众可以更深入了解以及接近作品,于是我们来了。”

无论是在艺术空间还是商业空间举办展览,初衷是不变的,都希望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而商业体的流量是美术馆所欠缺的。当这些展览走进了商业体,是取长补短的呈现,以更好的方式推动当代艺术。雅昌(深圳)艺术中心美术馆馆长沈浩然认为,“购物中心的观展流量会是艺术馆的好几倍,当观众在商业空间可以欣赏到艺术作品,并且把这件事变成‘日常行为’,显得更为有趣”。

如何真正做到在空间内展示一个完整的展览,而不仅仅是把艺术特质带入美陈空间,这两者有本质区别,如何用艺术给原本空间注入新的内涵,找到自身的艺术定位尤为重要。艺术公号《打边炉DBL》在《为什么购物中心都开始做艺术展了》一文中提到,“购物中心艺术之间的竞争远比美术馆之间的要激烈得多,它们关乎商业生存,只是在当前,购物中心当代艺术还是一个模糊的灰色地带,商业诉求和专业诉求需要去厘清和平衡,而不是一味的让复制型、装修型的艺术展览钻了空子。”

未来艺术展与商业空间的排列组合如何更优化值得思考,最佳的状态应当是,将当代艺术积极地镶嵌进商业空间内,使当代艺术在拥有完整表达的前提下最小距离接触公众,更好地服务大众。让作品发生在公共空间之内,面对商业社会现实,让观众与作品不期而遇,更好地影响大众,进而反哺商业空间。

深圳万象天地管理中心推广部市场总监陈旻认为,商业空间可以承载部分美术馆、艺术馆的功能,但不可能完全取代美术馆。他说,“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美术馆的运营体系,而是在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和特征下找到更适合自身的运营模式,让艺术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创造人们在美术馆不能获得的艺术体验,最终收获的是商业与艺术的共赢。”

采写:南都记者 徐异菲

编辑:柴华

上一篇: 真正好的教育并不需要高消费!专家教你如何...

下一篇: 原创李宇春谈网络暴力,综艺首发声:希望大...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