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增一家附属医院地产商做医疗前景几何

时间:2019-10-31 10:46: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清华大学新增一家附属医院 地产商做医疗前景几何

与齐名的北京大学相比,清华大学目前的医学实力显然要差一大截。不过该校已经把医学科作为新百年的重要增长点,倾全校之力建好医学科。日前,清华大学宣布新建一家附属医院。

10月27日,融创中国、青岛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在青岛举行签约仪式。此次活动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融创向清华大学捐助10亿元资金,二是清华大学携手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创共同建设“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医学中心”。

据悉,该医学中心包括2个医院3个中心,分别是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医院、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国际医院,以及医学教育中心、精准医学研究中心、智慧医疗研究中心。

其中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医院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作为清华大学在北京之外设立的第一家附属医院,该医院选址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活力区,总投资约35亿元,设计总床位数不少于1200床,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后期将申报为市属三级公立医院,并打造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在现场表示,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医学中心将参照享誉全球的美国德州医学中心,建设国际级医学中心,打造健康中国新的标杆。

如何打造中国的“德州医学中心”?

美国德州医学中心位于休斯敦,是世界最大的医学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癌症治疗中心,年接诊量破千万,聚集着21家世界知名的综合医院和顶级专科医院、13家支持医疗机构、8家著名医疗科研机构、2所大学、2家药学院和1家牙科学院等医疗资源,同类机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集群效应显著。

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医学中心将参照此种模式,建设集“医教研产”于一体的国际级医学中心。

其中“医疗”板块由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医院及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国际医院组成,将拥有约1800张床位的复合型三甲医疗体系,建成后与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医疗机构建立远程诊断及名医轮诊机制。

“教学”板块由清华大学融创青岛医学教育中心构成,主要负责清华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培养工作,据董家鸿透露,未来清华八年制的高端人才与一些医学辅助的人才,部分要放到这里培养。

“科研”板块由清华大学融创青岛精准医学研究中心及清华大学融创青岛智慧医疗研究中心组成,该板块将建设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引入国际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与平台,致力于医学前沿科技的研发。

据报道,如果在青岛形成了类似德州医学中心的集群效应,将会大大推动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发展水平。

“刚开始亏钱也没关系,主要是看长远的投资。”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希望能将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医学中心打造成北方最好的医学中心,并以此契机探索在全国可复制的“医学中心”模式,打造符合“健康中国”形势的“地产+医疗”范本。

具体成效如何,拭目以待。

医疗+地产新模式

此次清华大学、青岛市人民政府和融创的合作,折射出在人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医疗与地产正尝试结合为中国巨大的医疗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养老、康养、医养等建设没有好的医院依托是不行的。”孙宏斌表示,有钱人都老了,在消费升级和老龄化社会下,大健康是房地产转型机遇的重点,此次投资正是融创正式进军康养的基础。

地产商进军医疗大健康产业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万达、恒大、远洋、融侨等超20家房企发力医疗大健康板块。

但伴随医疗产业投资热潮而来的,是业界对于房企们雄心大、落地难等的批评。

到底医疗与地产如何结合满足目前的养老、康养、医养需求?医院用地如何实现高收益率、周转率?地产+健康产业,合理的盈利模式有哪些呢?

今年3月,英慈IHG曾盘点过目前地产与医疗的合作模式,并对其中的盈利模式进行了整理,从中可以发现,在众多房企的探索下,目前地产+健康可结合的路径与模式正渐渐清晰。

  • l把医院开进养老院的医养结合模式

2015年11月,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在北京昌平的泰康之家·燕园落户,性质为二级康复医院,以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为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自理能力等级,泰康之家分为活力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记忆障碍照护区及二级康复医院5个板块,主要提供“急性病、慢性病、预防康复、长期护理”等服务。由于能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且各项设施都比普通养老机构更具有适老性,泰康之家·燕园成功切入北京的中高端养老市场。之后在上海、广州、成都,泰康之家均采用“养老院+康复医院”模式。

据悉,泰康之家·燕园收费采用入门费+会员费+月费的模式,20万入门费,120万元~360万元的会员费,月费根据护理等级从16000元~24000元。

此外,泰康还把保险业务融合进养老业务,只要购买200万元及以上保额的储蓄分红型保险,本人或父母即可获得泰康之家的入住权。

据南方网报道,泰康之家燕园的总投资额为54亿元,可容纳3000住户,当入住率达到80%,以每户200万元计,大约可回笼资金48亿元,这相当于可收回88%的投资,明显高于普通养老项目的资金流转率。

  • 把医院开进商城的医疗商城模式

位于杭州江干区的全程国际医疗于2017年9月开业,作为国内首个医疗商城,目前已经入驻了邵逸夫国际医疗中心、张强医生集团思俊外科诊所、唯儿诺儿科诊所、杭州口腔医院门诊部、宋为民医生集团下的颜术医美诊所等众多机构。

这个“新业态”都是由闲置的商场改造而来,以盘活闲置资产为出发点,对闲置商城进行改造,从而满足中小型专科医疗机构在品牌化、连锁化进程中的扩张需求。

随着爱尔眼科、拜博口腔、睿宝儿科等越来越多的专科医疗机构进入连锁化经营的周期,对经营场所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同时,医疗机构从签订租赁合同到开业的周期也明显偏长。房地产企业将自己在酒店式公寓中的“拎包入住”理念延伸到商场物业,既有重资产属性又有标准化属性的医疗机构,对这一模式乐见其成。

自全程医疗开启国内的医疗商城模式,上海已先后有两家医疗商城落地,广州也有一家医疗商城即将落地国际医药港。

  • 把医院开进产业园内的健康小镇模式

乌镇雅园作为乌镇国际健康产业园中的住宅部分,由绿城负责开发,2014年10月交房后,雅达国际康复医院于2015年投入使用,雅园在2015年-2016年期间的加推,曾经创下4天清盘。

究其成功原因,离不开绿城品牌和医疗资源的双重叠加。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其中雅达国际康复医院投资8亿元。根据绿城发布的公告,雅园在2015年底实现总销售20亿元,与总投资基本持平。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无论土地属性是住宅、旅游还是商业,有竞争力的医疗资源都可作为卖点,和住宅项目捆绑销售。

  • 把医院开进新城或新区的新城配套模式

以新城配套为目的,投资医院或门诊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房企涉足医疗的方式。

配套的医院将根据新城、新区的人口基数、人口结构、周边医疗资源,结合新城的功能属性、计划导入的人口数量和结构、市场对现有医疗资源的满意度与匹配度等进行设置。例如杭州英慈国际医院,即根据杭州新区规划,以国际社区的概念切入,建设成为一家以妇儿、肿瘤、骨科、心血管和精神卫生为特色专科的国际综合医院,并对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下的医院合作资源。

(健康界整理自青岛日报、诊所界、英慈IHG)

上一篇: 广东美食“五味鹅”教程来了,酸甜开胃,厨...

下一篇: 原创火影:大蛇丸如果不参加第四次忍者大战...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