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仿制药 创新评价方法
时间:2019-12-22 22:02: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0月25日,在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会议厅举行了一场简朴的揭牌仪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
揭牌仪式上,北京市药检所所长杨文良说:“2013年,北京市药检所着手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工作伊始,就面临三个‘拦路虎’:一是如何选择正确的参比制剂,二是如何构建有效的体外评价机制,三是如何抓住仿制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仿制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旨在进一步针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的难点问题,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创新性研究,建立系统解决方案。”
建立参比制剂遴选标准
参比制剂是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参照物,通常选用原研药。但一些历史久远的品种,原研药本身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或变更产地,或调整工艺,甚至有的已经不再生产,这给参比制剂遴选带来很大难度。
以该重点实验室开展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参比制剂遴选为例,原研药是瑞士诺华公司的前身瑞士汽巴嘉基公司开发的,目前原公司已不再生产此产品,转移到诺华公司在全球多个子公司生产。为了找到最佳的参比制剂,北京市药检所最先开展了多来源参比制剂的比较研究,通过搭建“溶出-渗透”模型,考察和模拟药物制剂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过程,构建了参比制剂评价新模式,并完成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参比制剂的遴选研究,最终将诺华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增设为参比制剂,解决了多来源参比制剂遴选难题。
目前,该重点实验室完成类似工作已涉及几十个品种,为相关产品的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构建体内外相关性评价
据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药检所副所长戴红介绍,评价仿制药疗效一致性的“金标准”是临床生物等效性试验,需要健康人作为受试对象,试验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因此,开发有效的体外评价方法,实现对药物临床生物等效性准确预测,也就是构建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成为一致性评价的一大关键技术。
北京市药检所借鉴国际新技术,率先在国内把计算机软件模拟和人工仿生膜技术结合起来,建立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的药物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新策略,具有成本低、用药量少、相关性和重现性好等特点。
目前,北京市药检所已为多家企业提供了处方筛选阶段的生物等效性预测服务,为企业节省了上百万元的资金成本和数月的开发周期。
探索质控新方法
为了避免“一致性评价”变为“一次性评价”,药品的内在质量是评价研究中的重点难点。药品中的杂质,也就是有关物质,虽然量很少,却是产生毒性和副作用的元凶。戴红介绍:“我们完成了近百个仿制药品种的质量剖析和评价,搭建了高风险品种的杂质谱研究与风险评价平台,为多个药物建立了杂质分析及原辅料控制新方法,为持续有效地控制仿制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杂质,表征药品质量的指标还有很多,有的甚至是影响质量与疗效的关键因素。戴红介绍说,实验室曾研究过一个产品,进口原研药疗效更好,尽管价格高,临床上还是很受欢迎。“通过大量的实验,我们发现水分是控制质量的关键点,仿制药企业据此改进工艺,生产出与进口原研药不相上下的‘优仿品’,受到临床普遍欢迎”。
杨文良介绍说,北京市药检所以一致性评价为主题的研究项目在2017年和2018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这得益于早在10多年前所里就开始进行药品质量评估和风险监测,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研究成果。长期对国际先进技术持续跟踪和引进,也为做好一致性评价工作打下了基础。北京市药监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资金、仪器设备、立项等方面向所里倾斜,帮助所里配置开展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先进设备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