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暨抗疫实践总结研讨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0-11-17 10:02: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1月11日,由人民政协报社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组织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暨抗疫实践总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作用及经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应急体系建设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通过改革管理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包容等改革路径,以期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表示,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患者按照感冒、流感、新冠等不同疾病类型进行分层干预;二是对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发挥中医药主导作用,对重型、危重型患者发挥中西医协同作用;三是在康复患者中发挥整体的调节作用,且整体改善率达70%;四是在预防中发挥独特优势作用;五是满足民众对传统医药的需求。

  “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三药三方’,就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最佳实践。”广东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表示,中医药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中医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在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张东看来,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恰恰在于中医背后的思想和核心。中医药“高分”参与武汉战疫,恰恰说明中医的思想,给了世界医学看待同样一种疾病的不同思路和视角。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原院长陈珞珈看来,应加强中医药抗疫多中心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探索最优诊疗方案。同时应重视国民的健康,建议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的投入。

  “中医药应急体系的建设,是中医药能否再参加重大疫情防控,能否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关键环节。”九三学社吉林省副主委、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冷向阳认为,国家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医药的应急体系建设投入。

  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回应,中医的科学性、有效性及中医理论的先进性不言而喻,在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包括一些慢病防治中,中医发挥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疗保健部主任张洪春进一步表示,中医药除了在慢病比如说慢阻肺、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控上有一定的优势,在急症、特别是突发的应急公共卫生实践中也有很好的用武之地。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刘玉玲研究员与会分享了自己参与、领衔主研的降血糖原创中药新药——桑枝总生物碱的创新故事,“我们希望,通过桑枝总生物碱这样一个项目,能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个全新的路径,能为中药创新提供一个新的范本。我们也相信,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能对重大疾病的治疗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刘玉玲进一步强调。

  与会专家表示,《中医药法》颁布之后,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但与此同时,中医药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特别是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因为国家的带量采购等政策,以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正在逐渐消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表示,如何守住中医药特色及优势诊疗领域,与时俱进地拓展中医药新的发展空间,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中医药人的重大使命。

  “目前来讲,中药在中国整个医药产业中与中医的地位是完全不匹配的。”谈及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建议,中药产业传承和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在重要开发过程中既要充分汲取中医药丰富的养料,又要善于利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成果,讲世界听得懂的语言,学会用公认的标准证明自己。其次,中药应当通过循证评价来彰显自身的价值,在尊重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将中药理论中的精华与现代医学评价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传统赋能。

  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新疆银朵兰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看来,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要加强医研企用的融合,也要形成产业化。“没有产学研相结合,中药不可能创新发展;目前国内的中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且产业链不完整。并且,因为产业链不完整,优化产业结构就会受到诸多限制,很难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西医和西药现代化体系的建立,是因为找到了动物模型这个理想的研究体系。但动物模型不应只是西方医药体系建立的基石,也可以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高速路。我们中医药领域如果建立了自己的动物模型体系,就会成为打通中西医、中西药在整体与微观、系统辩证与分子机理、中药方剂与靶点药物等方面认识论差异的桥梁,也将会成为中医药国际互认、国际接轨的桥梁,成为中医药与西医药比较的国际公认的试金石。”对于让中医药也有突飞猛进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这样建议。

  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人民健康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杨宇飞认为,首先要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中西医并重,让中医切实发挥半边天的作用。“我们去基层县级医院调研发现,很多医院的中医科被虹吸掉了,在乡村,中医的服务能力就更加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要了。这需要从国家层面不断加大对中医的扶持和保护,中医自身的队伍也要不断壮大,要展开胸怀来容纳现代医学,才能更好地发展并且走出去。”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看来,中医药是传统的文化,不仅只是给中医生、给中医药大学,其还是民族的,是老百姓的。要传承发展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最重要的是普及中医药的教育,提高全民的中医素养。“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靠民族医学来支撑的,民族医学的核心不仅仅是药物的作用,还有技艺和传承。中医的科学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中医科学的诊断手段和评价方式也应该值得我们思考,这样让中医能更好地把精华的东西传承出来、发展出来。”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药集团总经理助理陈伟平很赞同王宜委员的观点。他表示,没有守正,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

  “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学是目前唯一的还活着的传统医学,它是不停地在发展的,我们应该饱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中医的医师也完全应该拥抱、熟悉现代医学的知识,我们应该用现代的话语和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和年轻一代人交流,让他们更多地理解和支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医院管理处刘华处长建议,国家应增强对中医的重视和扶持,改变中医医疗机构的运行模式,解放束缚中医特色发展的手脚,以此焕发中医生机。

上一篇: 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提高原料药绿色生产水平 ...

下一篇: 爱奇艺怎么取消自动续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