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蚯蚓蛋白酶有望用于乙肝防治
时间:2018-12-25 08:33: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赫荣乔研究了蚓激酶同工酶(LKI)在抗乙型肝炎方面的作用时,观察到其中一个同工酶,针对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eAg)具有较高的活性。研究人员称该同工酶为乙肝核心抗原蛋白酶(以下简称HBeAgase),其降解位点在HBeAg分子与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线性表位上,同时也能够降低肝癌HepG2.2.15细胞分泌的HBeAg。该工作发表在《中国生命科学》上。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生活栖息在土壤里,它们是土壤的天然耕作者。由于独特的生物学性质,蚯蚓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物学、环境科学、毒理学、食品科学、农业科技等领域的研究。
作为药物,蚯蚓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日趋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有研究报道,蚯蚓能够合成一组蛋白酶分子,可以用来治疗某些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肝硬化等疾病的干预和治疗。
目前,对于蚯蚓蛋白酶抗血栓形成和抑制器官纤维化的药理机制研究相对较多。在抗血栓形成方面,蚯蚓蛋白酶具有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活性,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蚯蚓蛋白酶同时具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活性,因此被日本科学家称为蚓激酶(LK)。LKI在干预脑血栓以及心肌梗死方面得到了研究和应用。在抑制器官纤维化方面,LKI具有降低纤维连接蛋白、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分子的作用。因此,在肺纤维化、肾脏纤维化、肝脏纤维化方面,LKI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蚯蚓蛋白酶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基于它们具有相对宽泛的底物特异性。并且,这些蛋白酶分子可以通过底物的诱导,使其活性部位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对底物的选择性。”赫荣乔介绍。
他认为,蚯蚓承受着环境和遗传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使得蚯蚓产生的酶分子具有较广的底物特异性,以适应其生存环境变化。近日发表的研究结果将为LKI在乙型肝炎防治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