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开拓美国仿制药市场的“必修课”

时间:2019-02-13 23:05: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年来,我国企业去美国申报ANDA(简略新药申请,即仿制药)的热情很高。据有关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药企共获得26个ANDA批文,2017年上升到43个,截至2018年8月10日,已经获得44个ANDA批文。除了自主申报外,也有部分药企通过海外并购获取ANDA批文,加上这部分数据,我国药企持有的ANDA文号总数已经超过430个。

     然而,我国很多药企尤其是中小型药企,并没有完全了解美国仿制药市场及其运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跟风风险很大。

     基本饱和的仿制药市场

     美国有不到4亿人口,但根据医药咨询机构IQVIA的统计数据,美国每年开出的处方量几乎与我国开出的处方量相当,甚至还略多于我国。由于美国药价高,其药品市场规模是我国药品市场规模的5倍多。2017年,美国药品销售额达450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也是世界第一大仿制药市场。根据美国商务部2017年公布的数据,2016年,美国仿制药销售额达700亿美元。仿制药市场蛋糕巨大。

     然而,“蛋糕大也不一定能吃得饱”。美国新药上市的速度与老药被淘汰的速度比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快。尽管美国仿制药取代原研药的速度很快,根据IQVIA数据,美国仿制药处方量已经接近总处方量的90%,但美国商务部公开数据显示,其仿制药销售额仅占整个药品市场的21%。

     自1984年《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实施以来,美国仿制药的潜力被逐渐释放,仿制药市场不断增长,仿制药企业也在不断增多。 《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实施后的第一个10年, 是美国仿制药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仿制药的处方率还不算很高,市场规模也不大,制药企业巨头们都不在意仿制药。 当时的仿制药市场主要由北美的中小型药企占据,药品价格相对较高,利润非常可观,市场增长也非常快。但2000年之后,美国推行降低医疗开支的政策,FDA加速推进仿制药的审评审批。2001年,美国仿制药处方率首次突破50%,仿制药竞争也开始走向白热化。2000~2017年, FDA批准的仿制药文号数量从294个增加到924个,累计批准9450个(见图1)。随着仿制药文号的大量增加,仿制药价格随之逐年下降。2016年,美国仿制药平均价格只有原研药的15%,部分产品甚至跌至原研药价格的10%以下。

     当前,美国仿制药处方率已经接近90%,几乎达到极限。未来几年,美国仿制药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相反,随着大量国外仿制药企业涌入美国“淘金”,预计美国仿制药市场将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由于竞争激烈,近年来仿制药巨头们都开始在美国频繁甩卖资产,开始向利润更高的创新药或生物类似药转型。更有分析师预测,美国仿制药的黄金时代正在谢幕。

     激烈的首仿药争夺战

     在我国,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仿制药并不少见,如阿托伐他汀、恩替卡韦、氯吡格雷和阿卡波糖等“大品种”,但这种情况在美国基本不可能出现。因为大部分专利到期的普通制剂产品,总销售额都会在几年内下降到3亿美元以下。要实现1.5亿~2亿美元的销售额,唯一的可能就是拿下首仿药180天的市场独占期。

     在美国,原研药专利到期之前,FDA会尝试性地批准几个甚至十几个仿制药,这些仿制药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当天就可以销售,而且享受180天的市场独占期。一般情况下,独家首仿药的定价可高达原研药的70%甚至更高,在180天市场独占期内,部分仿制药甚至可以瓜分掉原研药30%~70%的市场。 但180天一过,大量仿制药上市,价格战随即打响,有的仿制药价格甚至降到原研药价格的10%以下。价格太低,生产成本较高的企业就只能选择放弃。对于原研药而言,或是跟仿制药一起降价,或是不再放量,甚至停产停售。氯吡格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根据IQVIA数据,氯吡格雷2017年在美国的销售额只有1.3亿美元(见图2)。

     在美国,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的重磅产品在专利过期后的短短几年里,市场规模跌近或跌破1亿美元是常见现象,典型的产品还包括缬沙坦、奥美沙坦、兰索拉唑、氨氯地平、恩替卡韦、泮托拉唑和奥氮平等。 这是由美国市场独特的运营机制决定的,不能用我国的“大品种”理论去套。美国的新药太多,在Me-too、505b2等创新药面前,仿制药竞争激烈、价格低廉,经销商利润有限,推广积极性也不是特别高。

     首仿药具有巨大优势,成为仿制药企业的“必争之地”。由于有强大的工业技术基础和专利团队,首仿药大多是仿制药巨头的囊中之物,甚至有些原研公司,自己仿制自己的产品。如果拿不到首仿,一般普通剂型的仿制药年销售额只有几百万美元,达到上千万美元销售额的仿制药已经是佼佼者。

     不同的市场准入机制

     在我国,绝大部分药企都有自营销售管线,生产的药品一般会被重点推广。美国市场则不同,药品主要靠经销商代销, McKesson、AmerisourceBergen和Cardinal  Health三大批发商几乎占到美国医药分销总额的90%,这些经销商不会为一个年销售额只有几百万美元到几千万美元的品种去做重点学术宣传,相反他们会向企业无情地压价。与此同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不同州之间的制度和法规都存在差异,我国药企去美国自建销售管线非常困难。除此以外,美国的药品销售格局是以零售为主、医院销售为辅,我国的药品销售思路在美国行不通。

     在美国,FDA批准的仿制药可视为质量和效价与原研药都“相同”。在众多仿制药面前,经销商通常会首选Teva、 Sandoz等知名厂家的产品,一则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二则大厂家产品多,更有谈判的筹码。因此,我国仿制药企业要想在美国市场立足并发展,仅凭一两个仿制药几乎不可能。如果产品没有特色,外国药企几乎不可能获得美国大型批发商的青睐,更不要指望他们能重点推广自己的产品。

     价格方面,我国的仿制药与印度的仿制药相比并不占太多优势,且印度药企已经在美国站稳了脚跟,他们对美国市场的运作机制更了解。此外,随着环保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大幅提高,Teva、Mylan、 Actavis和Sandoz等仿制药巨头的利润空间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压缩,近年来在美国仿制药市场“狂欢”的主要是人力和环保成本低廉的印度仿制药企业。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国仿制药企业要想“出海”美国,尚须冷静思考,不要盲目跟风。

上一篇: “最严”的路径是“法治”

下一篇: 第二十批仿制药参比制剂发布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