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介绍广州本轮疫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
时间:2021-06-28 21:00: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6月26日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接受媒体采访,介绍广州此轮本土疫情的临床救治情况。据介绍,5月21日到6月26日,此次广州疫情收治本土患者166人。中医和中西结合治疗的患者有156例,占93.4%,其中单纯用中药治疗118例,占71.0%;10例未使用中医药(包括婴幼儿及其他不配合用药者),占6.6%。
经过临床救治,目前已有91例患者出院。其中67例患者(73.6%)采用纯中医治疗,16例患者(17.6%)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8例(8.8%,7岁以下婴幼儿)未服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占91.2%。经过中西医协同治疗,已经有1例危重症患者撤出ECMO,3例危重症患者拔管,8例重症患者转为普通型,57例有重症倾向的普通型患者阻断转为重症,为防控Delta变异毒株新冠肺炎提供了宝贵经验。
▲张忠德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副院长
▲张忠德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里和患者沟通。
中医团队已总结出核心病机和用药规律
记者:在您看来,此次广州疫情中表现出来的患者特点有哪些?
张忠德:本次Delta变异株新冠患者特点为:潜伏期短,一般3-7天就发病;高龄患者多,70岁以上患者占比较大,最高年龄92岁,80岁以上的有十多人,合并基础病和并发症者比例较高;病情进展快,既往多7-9天转重症,此次疫情病人3.3天即转重症,严重者在24小时内转为重型或直接转为危重型。此次疫情中,重症、危重症患者占15%,病毒载量大,核酸转阴慢。
可以看出,本次疫情老年病人多、潜伏期短、病毒载量大、重症率高、核酸转阴时间长,给临床救治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次专家坚持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张忠德和他率领的岭南中医团队。
记者:广州新冠疫情确诊病例目前的最新情况如何?中医药治疗找到方法了吗?
张忠德:中医药在轻症、普通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观察到的效果是喜人的。
5月21日到6月26日,此次广州疫情收治本土患者166人。中医和中西结合治疗的患者有156例,占93.4%,其中单纯用中药治疗118例,占71.0%;10例未使用中医药(包括婴幼儿及其他不配合用药者),占6.6%。
经过前一阶段的临床实践,中医药团队已总结出核心病机和用药规律,已有91例患者出院。其中67例患者(73.6%)采用纯中医治疗,16例患者(17.6%)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8例(8.8%,7岁以下婴幼儿)未服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占91.2%。经过中西医协同治疗,已经有1例危重症患者撤出ECMO,3例危重症患者拔管,8例重症患者转为普通型,57例有重症倾向的普通型患者阻断转为重症,为防控Delta变异毒株新冠肺炎提供了宝贵经验。
记者:和以往病例相比,此次广州疫情在中医证候上有哪些特点?
张忠德:由于南方夏季气候炎热、潮湿,患者汗多、气随液脱,尤其是重症病人或高热病人表现为极度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微弱、舌苔黄厚腻。此次广州疫情中的患者与武汉、河北、云南、东北等病例相比,本次疫情的中医证候以发热、高热、恶寒、头身痛、肌肉酸痛、咳痰、咽痛、咽干、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舌质红、舌苔腻的比例也明显增高。如发热比例超过80%,其中高热(体温超39摄氏度)的比例高达34.5%,为历次局部暴发之最。
因此,我们判断本轮疫情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暑热与湿邪胶着,弥漫三焦,暑温之邪传变迅速,耗气伤阴。核心病机为暑湿化热、疫毒侵肺、元气大虚。
记者:患者病情变化了,那我们的中医治疗方法有调整吗?
张忠德:总体治法上坚持清暑化湿、宣肺解毒、通腑泄热,但增加了早期扶正、全程扶正的新治疗方案。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普通型患者,单纯用中药治疗,在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基础上化裁。对于普通型高热、有重症或重症趋向的,证候属于暑湿、湿温闭郁者,以麻杏苡甘汤、藿朴夏苓汤、吴又可三消饮为主清暑热、解表、祛湿、透达膜原。
对于重症患者我们则采取通腑泄热解暑,早期扶正,全程扶正。应该说总体上依然在我们原有的治疗框架下开展临床治疗工作,但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些微调。
此外,针对患者病情转重的一些苗头,中医药治疗上在清热解暑、清利湿热,辨证用汤药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清气分邪热,羚羊角粉清透热邪,早期扭转截断,防止逆传心包或热入营血。体温超过38.5℃,中药汤药每天两剂,分为四次服用,6小时一次。安宫牛黄丸每日两丸,每次半丸,分为四次服用,与汤药间隔服用。若体温在38.5℃以下,安宫牛黄丸每日1丸,每次半丸,分为2次服用。其实我们中医药治疗,也一直在早期扭转截断、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方面发力。
再就是提升免疫力方面,中医药也通过通腑泄热、调肠治肺、肺肠同治等举措,来改善患者的整体的状态,托住患者生命体征,为免疫功能恢复争取时间。
心理抚慰和激励有时也是一剂良药
记者:此次疫情中,我们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比例比较高,他们的精神状态如何?我们做了哪些干预措施?
张忠德: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我们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对他关注的问题和想法,要更加认真地聆听。并且适时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开导劝解患者。我常常和一些重症患者说,“你看看身边的某床病人,都下地行走了,昨天比你还重呢,你要有信心。”
临床治疗工作要给患者信心,消除他们的焦虑。所以不论中西、西医治疗上,护理团队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所以我们在护理团队特别的优秀,特别的值得我们去尊重他。
▲中医药临床专家们在对重症患者进行管理。
记者:具体到救治过程中,有哪些案例让您印象深刻呢?
张忠德:有一个40多岁的患者确诊后,异常焦虑。也可能是持续发热加重了他的烦躁,患者特别担心自己挺不过这一关。临床救治团队每天进去查房时,都会特别和他多做沟通。每天三次,早、中、晚各一次。第三天他的体温开始下降,胃口也好很多,他的情绪也好起来。在人文关怀方面,广州做得非常好。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一位中风后的老人患病后精神状态不好,不愿与人沟通,不配合治疗,甚至不吃药。护士们发现老人每天爱喝酸奶,就把酸奶杯保留下来,将中药灌进酸奶杯里,通过这个方案,老人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心理抚慰和人文关怀方面,我们是做得非常好的,因为有时候这些关怀就是一剂良药。
记者:在历次支援兄弟省市的新冠治疗过程中,您都会向患者分享感染非典后的经验,在本土广州,您有这么做吗?
张忠德:在外地参与临床救治时有说过自己的经历。但回到广州,发现“德叔”的知名度还挺高的,很多患者说德叔开的中药我一定要喝。认识我的病人还会和病友沟通,这是德叔。广州的患者很信任中医药,很信任我们中医药团队。
记者:目前已出院,在接受14天观察期的患者中,还需要中医药干预吗?
张忠德:所有康复的病人,我们会按既定方案来对其进行随访、观察。并针对一些具体的表现来进行干预,比如出汗、胃口不好、脾虚乏力的,再比如一些肺部病灶还没有完全吸收完的,我们都会采取中医药干预。今天还有三个市民发信息来说,他们没中医药了,要给帮忙开药方,继续接受中医药调理。■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wyw/gzdt/content/post_333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