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7亿人的长处方,对行业的影响及应对
时间:2021-08-18 11:01: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8月12日,国家卫健委、医保局联合发布《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的出台,算是将原散落在各项政策、文件中的长处方政策做了一个完整、系统性的规范。
《规范》由卫健、医保两大关键部门联合发出,意味着长处方在开具及对应药品的支付管理环节都有政策依据,对于规范的落实起到了保障作用。
可以说,长处方是药品供应链条上最末梢的一个重要政策,它的推出使得药品的准入、采购、进院、使用、支付环节形成了更加丰富和完整的政策闭环。
关于《规范》内容,简单来说,就是针对慢性病患者可以开具4-12周的长处方,患者可以选择在医院或院外药店拿药;而开具处方的医生需要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基层医疗机构和等级医院均可开具,不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可采用远程会诊、互联网复诊的方式寻求医联体或更高等级医院的协作。
更具体的内容,本文不再赘述,可以点击这里查看。长处方历年政策汇总,可在文末表格中查阅。这里想简单分析一下对行业的影响。
《规范》的出台,无疑是利好患者、基层医疗机构、相关慢病药企的。
据医学界报道,英国1996年已有57个全科诊所开具,长期处方占比约2/3,费用占比4/5。2014年英国长期处方使用率77%。美国2005年有29%的公立医院患者使用长期处方。新西兰2011年已有97个全科诊所开具,长期处方占比19%~75%。
可见长期处方对一个国家处方形成占有显著的地位,这对医疗、医药领域的处方形成、用药习惯、患者行为都将带来一定的改变。
对于患者:提高药物可及性和便利性
中国有14亿人口,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也呈现低龄化的方向发展,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有近7亿慢病患病人群,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三高”尤为明显,慢性肝炎、肾病患病人群也均超过1亿人。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慢病患者群体中有大量的低收入人群(总理说“中国人有6亿月收入在1000元的人口”)。因此,慢性病患者,基数大、低龄化、收入不均,这么庞大的患者群体,如何进行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就成为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政策制定者关心的问题。
显然,由于慢性病人群广、病程长,花费不菲,首先得把药价降下来,患者才能用得起、用得上,才能提高药物的可及性,达到广覆盖。而这一降价行动在国家带量采购及地方集采层面得到充分体现,国采五批六轮中选品种218个,药价平均降幅52%,每年节省1000亿医保资金。而地方层面已经纳入超过1300个品种,降幅与国采相当。
无论是国采还是地采,均有大量治疗慢性病药品纳入。此外,国家还专门将糖尿病、高血压“两病”用药额外增加了医保支出,河北等地也对两病用药进行过专项集采。
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之后,外加集采品种的配套政策,确保进院、优先使用和回款,大量价格便宜的药物广泛进入医疗机构,包括之前价格昂贵的慢性病药品也能让基层的困难群众负担得起。
这个时候,配合4-12周的长处方,患者可在医院内部普内科、老年病科进行一站式的诊疗,并可以灵活选择在医院或院外拿药,无疑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和便利性,相关慢病患者来说是巨大的福音。
利好慢病相关的药企,但零售药店有待观察
长处方政策的推行,是在准入之后的药品使用环节释放的一大利好,能够一次性开具4-12周的长处方是多少药企眼中仰慕不已的大处方啊!
从《规范》鼓励的长处方用药范围看,优先选择基药、国家集采品种、医保药品,并规定不得以费用控制、药占比、绩效考核等为由影响长期处方的开具。在医保支付层面,不对单张处方的数量、金额等作限制,参保人按规定享受待遇。可谓是在政策上受到了高度重视,既有4-12周的处方量保障,不受医院常规考核的限制,又有医保支付的保障,这样的待遇也只有集采品种、基药、国谈品种有这个组合式政策保障。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医疗机构零差率销售药品,并有各项政策保障,再加上长处方,对药店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与之相比,零售药店则显得有些冷清。尽管国谈药品双通道的开辟一定程度上利好定点药店,但这样的药店数量不多。随着个账改革,到药店刷卡买药的人流量进一步下降而转向医疗机构,对药店而言面临不小的冲击。
什么样的品种能够开具长处方?海南的137长处方目录提供了一个样本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样的品种符合开具长处方的范围?《规范》明确,除了毒麻精放以及抗生素(治疗肺结核抗真菌感染药物除外)外,治疗慢性病的一般常用药品都可用于长期处方。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治疗慢性病的一般常用药品?《规范》没有具体明确,但从其文字表述上看用的是排除法,在此范围的品种数量应该不少。可能这个问题将会留给地方卫健及医保部门来共同协商,最终出一个地方版本的目录。事实上,之前各地已有长处方的用药目录出现,比如海南省,2020年7月将137个药品纳入目录,包括:
高血压用药7类共38个
糖尿病用药8类共28个
血脂异常用药4类共13个
慢阻肺用药7类共16个
慢性肾病用药5类共19个
脑卒中用药3类共3个
慢性前列腺用药2类共4个
慢性心力衰竭用药7类共11个
其他慢病用药5类共5个
限于篇幅,海南137长处方目录留在今天公众号文章第二条(您现在看到的文章是公众号推文第一条)
我们注意到,其中包括国家集采品种阿托伐他汀、阿卡波糖、氯吡格雷、厄贝沙坦等均在目录中,且大部分是基药。另外,不包含抗肿瘤药物,相关药企看到这里估计会失望了,但各地情况不同,包括财政能力、医保管理方式,以及当地发病情况、地方病种都会有慢病长处方管理的差异。
事实上,今年3月2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当前慢性病长期用药处方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需长期用药(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血液透析等特殊治疗的慢性病患者等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医院可一次开具12周以内相关药品。
可见,长处方的药品范围不会是一个固定的版本,药品会随各地情况不同,以及面临的不同问题,比如疫情,都会有相应的调整。
对于院内院外的布局
对于长处方的开具、处方的流转、以及使用的相关监测,《规范》都做了周到的安排。长处方的开具,可线上远程会诊、互联网医院复诊、患者灵活拿药,给互联网医院、相关医保定点药店带来流量和处方机会。
目前,互联网医院超过1100家,互联网医院线上复诊、医保支付的政策已经出台,但由于患者及医疗机构线上处理相关业务的习惯并未完全养成,互联网医院的活跃度在疫情严重期爆发过后陷入了低潮,此时长处方政策的推进将大大提升线上各种业态的流量和活跃度。
无论是线下就诊还是线上复诊,零售药店自取还是送药到家,都将在长处方政策下被激活。药企应抓住这个大号机会,全面构建以商务为中心节点的院内院外一体化战略。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
《规范》明确了长处方开具的主体是具有中级职称的医生,范围涵盖基层医疗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机构。这无疑给基层机构带来更大的政策助推,以解决部分基层机构就诊率不高的问题。
尽管分级诊疗实施以来,整体上基层的首诊率不断提高,大病不出县(县域内能就诊到达94%),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基层医疗机构被大型医院虹吸的问题并没有根本得以解决,在某些地区反而越来越厉害。
长处方政策的推行,至少在慢病领域能够稳住基层的就诊率和康复治疗的患者。与此同时,由于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的不断推行,牵头医院能够在医共体内部进行人事、财务、采购、医保、信息等方面的统一和统筹,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处境也会相应好转。
此外,为了留住基层的医疗卫生人才,基层医疗机构的职称问题这些年也在逐渐解决中。就在今年8月4日,人力资源保障部、国家卫健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对基层机构中级职称申报条件进一步松绑,除外语成绩外,对论文、科研也不作要求,重点评价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基层人员可提前一年参加中级考试等。这些政策有利于基层人员职称评定的政策,也间接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具长处方创造条件。
结语
1、长处方政策是药品供应链条上最末梢的一个重要政策,它的推出使得药品的准入、采购、进院、使用、支付环节形成了完整的政策闭环;
2、长处方利好患者、基层医疗机构、慢病相关的药企和线上各类业态,但对零售领域需谨慎观察;
3、长处方对应的病种及药品,各地应当会推出相应的目录和管理规范,药企应加大地方准入的力度;
4、长处方的落地将加快带来院内院外一体化的营销发展,企业应加强构建以商务为中心节点的院内院外全渠道营销战略;
5、营销微观层面,随着各类政策及控费的加剧,基药、集采品种、国谈、医保、非医保品种的用药选择顺序再次被夯实;与此同时,长处方的推进,将加剧这一结构化的用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