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余文建: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健康建设
时间:2022-11-18 20:51: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在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举办的“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在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普惠金融,不仅要关注供给端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更要关注需求端每个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就是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金融健康。
余文建介绍,他的课题组首次尝试构建中国居民金融健康指标体系,试点开展金融健康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编制个人金融健康指数。调查显示,总体来看,我国受访者整体具有一定的金融健康水平,超过七成的受访者金融健康指数在60分以上。
不过,余文建也指出,此次调查显示受访者金融健康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仅有不到四成的受访者金融健康指数在80分以上。少部分受访者尚未利用金融工具管理余(缺)钱,超两成的家庭假定在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可以马上动用或快速变现的自有资金,两成左右受访者不了解或不关心自身信用状况,两成的受访者基本没有大额支出规划,四成受访者即使有制定规划但规划执行情况不佳,三成左右的受访者对自身金融能力认可度不高。
余文建特别强调,需要关注部分在金融健康的多个指标上均表现不好的群体。他认为,这些指标相互交织,从多个层面影响受访者的金融健康水平。
“比如低收入群体收入容易不稳定,信用状况往往偏低,这部分群体一方面感觉债务负担过重的比例高,另一方面缺钱时融资难度大,更容易对未来感到焦虑或担心未来钱不够用,对自身的金融能力认可度相对不高,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可能使其陷入金融和生活上的困境,影响其生产生活。”
综合分析上述情况,余文建认为,未来聚焦金融健康建设,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能级,探索构建金融健康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框架。建议在现有普惠金融覆盖面较广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政策框架,多管齐下推进金融健康建设。通过提升农村居民的财务韧性,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优化城乡居民财务状况,助力激发居民的创新创业动力和潜能;通过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助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
二是发挥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为普惠个体提供针对性更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应不断加强金融健康能力建设,将提升客户的金融健康水平作为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与金融机构自身的风控环节有机结合,最终实现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与客户金融健康的双赢,更好地走出一条普惠金融“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是增强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金融健康意识,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建议统筹推进金融教育、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健康建设,不断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培养其科学作出财务决策和适当选择金融产品的能力,从需求侧为消费者自我追求金融健康充分赋能。同时,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健康保驾护航。
四是加强宏观调控与微观主体的良性互动,为金融健康建设营造良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环境。建议发挥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激励金融机构和微观主体作出有利于金融健康的行为。同时,充分考虑相关群体的金融健康状况,既要避免大量个体的金融不健康积聚形成金融风险的隐患,也要防止金融风险外溢而对大量个体的金融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五是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为金融健康提供制度保障。可考虑将金融健康理念纳入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中,在推进金融稳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破产等立法工作中充分考虑金融健康的要素;建立完善与金融健康要求相适应的监管规则体系,强化行为监管,打造有利于金融健康建设的良好金融生态。
六是建立健全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和诊断工具,为金融健康提供科学的衡量标准。建议在现有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及填报制度的基础上,完善金融健康评价标准;可以借鉴吸收财务日记调查等微观调查方式方法,将其与传统普惠金融调查结果相结合,研究开发金融健康诊断工具,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