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映像|如何述说马尾:神话或各种引擎

时间:2020-01-06 18:22: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城市映像|如何述说马尾:神话或各种引擎

《朝朝长长》是 《港口与影像II》计划中的一个子项目。作品标题取自马尾地标罗星塔脚下的一幅对联: “朝朝朝朝朝朝夕,长长长长长长消。”它是擅长舞文弄墨的古代文人,利用一字多音的异读规则,谱写的一出关于意象和音乐的语言游戏:像是出现了bug,相同的方块字在视觉上重复再重复,相异的读音通过舌尖在口腔的不同部位轻触,来回弹跳而跃出唇部。这些方块字想表达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日日夜夜重复着同一种运动,朝涨暮落的潮水。

做完展览的某天,本不关心我搞什么艺术的父亲突然在电话里和我讨论起《朝朝长长》这个作品,原因是最近家门口的村子开始了棚户改造工程。我家人住在福州市晋安区樟林村附近,那里本是全国闻名的寿山石加工聚集地,如今随着平房和居民的消失,堆积如山的建筑和生活废料填满了道路两旁的空地。

父亲决定带着相机去村里拍些街景,再从山上拍些全景。最终他没能给出什么“拿得出手”的照片,因为现场实在丑陋、肮脏且杂乱到乏善可陈。他说,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会拍得 “不出彩”——“现实”正急速地变迁,它何以出彩?而谁又能伪饰和涂改它?

说这些并不是要为我的摄影技巧或美学意向开脱。当个人审美趣味和艺术再现手法选择以这样一种“糟糕”的方式出现时,是因为没有比“糟糕”更有力的武器,去击破高雅艺术(high art)的粉饰太平。

陈旻《自马限山船政文化古街咖啡馆俯瞰马尾港区》,选自《朝朝长长》,2019年

图像引擎:虚构变为现实

早几个月,当我为《港口与影像II》项目所做的创作还没有产生任何图像,只在脑海中被来回酝酿着的时候,我曾写下了这段话:“忒拜吹笛手伊斯梅尼阿(Ismenias)的城市神话最终变成了亚历山大大帝放火屠城的背景音乐,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希腊旅行家鲍萨尼阿斯(Pausarias),用‘方志-小说’在日常生活的地方重塑一种记忆-风景的可能性。”

陈旻《昭忠祠,中法马江海战微型场景》,选自《朝朝长长》,2019年

姑且可以不去理会这些难记的古希腊人名,其实这段话想要谈论的是,艺术家选择用神话或是小说作为叙事手法,可能会导致叙事对象迎来两种不同的结局。其中一则神话就是图像引擎。它是新时代的珀尔修斯之盾,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渲染出某种视觉效果,组装出某种空间关系。图像引擎的制作技巧和美学意向往往带来具有高度相似性的结果。不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县城,我们总能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现实”场景,而图像总是先行于“现实”。引擎的功能就是示范操作(demonstration),用精美的宣传图片和影像演示(Demo)提前告诉你未来生活图景的诱人模样。

船政古街二期建设宣传图,原福建马尾海运基地(本地人称“外海”),马尾马限山南麓。 卓美辉 图

在图像/机器引擎的轰鸣声中,平房哗然坍塌成了废墟;接着,在外围竖起了图像的围挡,将废墟圈成工地;最后,它又一板一眼地把“虚构”的演示变成“现实”。图像处理(processing)既是超现实的、虚拟的,也是物理的、真实的。它将无辜的“现实”投射进历史书写的进程(process),并持续将它推进。

那么,被再次驱赶回“现实”领地的艺术家者该如何将具体地方当作他的工作对象?他该选择从哪种角度去观看对象的现实,该用哪种方式去描述或是转译它?艺术家余果在重庆武隆羊角“古镇” 创作时, 提出要 “把工作回到对现实的重新描述”, 即便结果可能是粗浅的、赶鸭子上架的,但艺术家可以“向那些简陋的PPT学习,有一种明天就要交方案的紧张感”。在当代中国,这样一种现实的对象必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描述方式,它必然处于不断运动中,必然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对它进行再认知的地方——然而进步这只急速旋转的陀螺的边缘已经麻醉了我们的感知细胞。

马尾港:小镇一去不返

陈旻《马尾铁道沿线,左侧平房为原船厂公共澡堂》,选自《朝朝长长》,2019年

陈旻《马尾天主教堂男修道院,礼拜结束后返家的信徒》,选自《朝朝长长》,2019年

回到《朝朝长长》这个项目,它的工作对象——福州马尾港,又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首先,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叙事对象,它见证了洋务派“师夷长技”梦想的孕育和破碎。 马尾船政、 船政学堂(1866年)和 中法马江海战(1884年)点亮了近代民族军工史与反殖民抗争史的重要时刻。造船工业的沉浮糅合了官办企业与资本化运营之间的矛盾,而近代专科学堂到职业教育的转变则反映了现代教育和科技意识的形成。

陈旻《亭江炮台遗址》,选自《朝朝长长》,2019年

马尾也是工业区和居住区的聚合体:1860年代末,围绕着船政局和官街的建设,形成了如今工商业者云集的马尾镇;1930年代,水运的繁荣让它成为“福州的小上海”;1980年代中期,马尾迎来了大规模城镇化进程,开发区的建设规划以喷砂造地的方式将最后一批山民迁到了城区。如今,它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棚户区改造和船厂片区搬迁改造工程。时代的更迭一次次地中断了这片土地上传统和生活的联系。

2016年底,在其成立160周年之际,马尾造船厂开始陆续搬迁至连江粗芦岛。根据政府 公开信息,在船厂搬迁原址将打造中国船政文化城,“按照遗址的概念对旧厂区、旧建筑进行恢复,既要保留文化底蕴又要体现功能。重视历史的还原性,要按照历史的原貌进行恢复,在未来的展示中使船政文化更完整丰满。其中,遗址的修复是重点,要让游客看到历史的风格。”

2019年12月15日,船政文化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开工仪式的红色背景板矗立在这座百年工业遗址上,数十把铲子象征性地为奠基纪念碑撒上了一把黄土,“历史的风格”作为希望的种子被再次撒下。

船政文化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开工仪式。罗其沐 图

除工业用地外,棚户区改造和马路拓宽等项目也在进行中。如今马尾老镇只剩下我拍摄的渡口一段还留有些旧模样。建于清末的“马江会议”旧址潮江楼首先于2017年被改造成为中国工运先驱、早期共产党领导人之一王荷波的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渡口老街完成了原居民征迁工作,独留下那些处于年久失修危房状态的清末民初欧式青砖建筑,等待着被加固、翻新和改造。而那家贴满了奇文长句对联的鸡鸭禽店也搬到了附近的菜市场,只是不知老板是否还会在宰杀售卖家禽之余继续吟诗作对的兴趣爱好。

陈旻《马尾旧镇渡口,改造中》,选自《朝朝长长》,2019年

作为一个行政单位,马尾已在1982年完成镇改区,并入福州市。快速路将福州市中心与马尾港口连接了起来,未来几年即将完工的地铁将带来更多的人流和可见的变化。而我的访谈对象多少怀念的,一去不复返的“小镇”气质,偷偷地在文化物——电子游戏、诗歌文本、摄影和影像中留下了印记。

新的历史篇章正在书写,越洋航旅的终点“驻锚塔”(Pagoda Anchorage)、车间里传出的锻打声、巨轮的汽笛声和每逢初一、十五淹过老街人家台阶的河水,只能留在外国水手的歌谣中、描述海员生活的电影和连接乡愁的诗歌里。

家的归属:从电影《远洋轶事》说起

《远洋轶事》电影海报,1986年

1986年,福建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部今日已经被人遗忘的第五代电影 《远洋轶事》。导演刘苗苗选择了与她的同期从业者完全相反的道路,没有使用神话隐喻和历史叙事,而是将镜头转向了远洋轮船水手的海上日常情境与他们的爱情和家庭生活。现实中的“鼓山号”、“戴云山号”从马尾港口启航,驶进了电影的虚幻时空。

刘苗苗关注的是改革开放年代初期,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海员们的工作和生活境遇。她用精心编排的多线叙事讲述了这群以四海为家的青年们的经历,当自由意志遭遇儿女情长,他们不得不在无常的大海与求生的意志、责任与激情、工作与生活的对立中追寻其个人命运。宏大叙事在现代主义碎片化叙事和超现实风格的镜头语言中被瓦解。当焦急无望的妻子在电话中质问:“是你吗?如果真是你,我求你回来!”,得到的是另一端无声的回应;疲惫不堪的丈夫坐上出租车想要回家,却被司机反问:“你的家,在哪儿呢?”而这,何尝不是今天我们欲言又止的问题呢?

陈旻《马尾 - 长乐营前客运渡船》,选自《朝朝长长》,2019年

陈旻《闽江江面,中法马江海战遗址》,选自《朝朝长长》,2019年

“大地隐蔽的法则在节制中保持着大地,此节制性满足于各种可能事物被分配于其内的循环中。一切事物的生生死死,一切事物都适应此循环而对其并不认识。……只有意志,处处藏于技术之中,摇动着大地,使大地卷入巨大的疲劳、消耗以及种种认为的变化之中。意志迫使大地脱离其可能的循环,以至于使大地围绕着意志来变化,它迫使大地进入不再可能的,因此也就是不可能的领域。” (海德格尔,《文集》,卷27,《超越形而上学》)

图像引擎、神话、空间改造、写作、电影、小说……当各种技术、意志在这片土地上角力,在十字路口争夺地球飞船的方向盘的时候,我们,或是我,还能够停下来,倒退,原地踏步,或是逆转方向吗?

陈旻《1986年的暑假我在鼓山轮与横须贺渡过》,选自《朝朝长长》。单频影像(节选),声音截取自电影《远洋轶事》、诗人吕德安和卓美辉的口述采访录音,以及电子游戏《莎木I》,42’11,2019年。(02:59)

(作者系策展人/艺术家/译者。曾留法十年,现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上一篇: 掌阅发布2019年度数字阅读报告:口碑佳...

下一篇: 原创她被称为“第一美妇”,出道25年零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