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史诗级血战无比惨烈,志愿军有多难打?有个细节总被忽视!
时间:2020-01-08 06:07: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九五二年十月,美军为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夺回主动权,以便在停战谈判中占得先机,对志愿军驻守的上甘岭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就是在中外军事史上都非常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其实在此战打响之前,敌我双方都没有预料到战事发展到后来会如此残酷、如此惨烈——一个面积狭小、其貌不扬的小小高地,竟然上演了震惊世人的人肉大战!
为啥这么说呢?数字可以说明问题:美军在此战中投入的总兵力多达六万之众,还出动了三千多架次飞机、一百七十多辆坦克,共计向志愿军阵地倾泻了多达一百九十万发炮弹!
志愿军这方面呢,也出动了四万多人的部队,武器方面当然远远比不上美军了,但在这场血战中消耗的资源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此次战役一共打了四十三天,最终双方投入的总计十万多兵力中,共有四万余人永远倒在了这个小小的战场上。
这场被誉为“东方凡尔登绞肉机”的史诗级血战,最终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然而,极少有人知道,对于志愿军来说这一仗有多么难打。抛开兵员数量和武器装备方面的劣势不谈,还有一个细节总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志愿军在地形、地势上也处于绝对的下风,可以说地利之便完全在美军那一边。
具体而言,上甘岭战役实际是597.9与537.7两个高地的争夺战。整个上甘岭地区只有3.7平方公里,实际战役从始至终就在这两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头上进行。
这两个山头的周边都是高山峻岭,敌我阵地犬牙交错,战役的进行,既不能搞包围迁回作战,也不能搞前后左右互相配合战斗。
在志愿军反击时,因两地山势陡峭,只有597.9高地的菊亭岘、537.7高地的万家山西志愿军高地可以作为进攻出发地。别处都因山势太陡,受敌军火力威胁太大,都不可能作为进攻出发地。
鉴于这样一个特殊地形特点,兵团、军、师都谈不上直接指挥,因为不管你增添多少后梯队,都得一个连队一个连队的经由团前进指挥所的直接指挥才能投入战斗。
兵团与军、师级单位的主要指挥职责是,适时投入后续梯队,保证兵员、弹药、食品的随时供应,特别是指挥炮队对战斗的及时和有力支援。
这是因为要守住这两个高地,光靠步兵冲击是万万不行的,主要是必须有炮火的强力支援与配合。炮火协同得好,上甘岭就能守住,炮火协同不力,步兵是根本不可能守住上甘岭这两个高地的。
志愿军第十二军能守住上甘岭这两个高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步炮协同密切,对炮火指挥得当。反面十五军,他们之所以守不住上甘岭阵地,就是因为步炮协同失调,对炮火指挥失当,因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拉锯、久攻不克的局面。
上甘岭战役从始至终,敌军是正面机动,没有进行纵深机动。进攻上甘岭的美军第七师与李伪军第师,是敌军鸡雄山前沿的守备部队,进犯上甘岭就是这两个守备师的后梯队轮番担任的。战斗减员,敌军是从其他部队中抽调兵员进行补充,因而战斗中有其他部队兵员的出现。
总而言之,志愿军能在如此不利局面下最终获胜,实在令人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