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周永亮: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运行机制
时间:2020-01-12 16:53: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红网时刻1月12日讯(记者 黎鑫 徐士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上升,很多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作为一名在职业院校工作了近10年的湖南省政协委员,周永亮今年两会期间关注的方向和话题依然与职教有关。这一次,他将目光对准的是:如何让学生高效就业!
“我们就是要打造‘全真’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内部,运用企业生产设备与技术,为企业的生产贡献力量。”周永亮说,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既能够促进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缓解用工紧缺,真正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问题: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和一般的练习模拟上,很难适应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精密的生产设备操作需要。“这种类型的学生毕业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投入,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周永亮认为,创新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要,是当前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合社会需要,缩短学生与岗位工人之间的能力差距。
同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现在只是很小一部分的职业学校和企业有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仅仅是企业给学生提供一个车间生产实习的机会。周永亮认为,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必然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需要的是合格的人才,培养人才在他们看来似乎应该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这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导致整个社会都缺乏人才培养的观念,这样的大环境不利于企业主动与培养人才的职业院校进行合作。
建议: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运行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周永亮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提出了以下2点建议:
一、校企双方根据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将职业院校教师安排到企业从事某项具体的工作或项目,将企业技术人员安排到职业院校从事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的讲授工作。这样一方面为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人才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可填补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二、建立“校中厂”“厂中校”运行机制。“校中厂”运行机制建立之后,学生实践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各专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适时安排学生进入“校中厂”进行实习。同时,在“厂中校”运行模式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成为了学生的兼职教师,能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技术指导,加上院校教师的理论指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徐士洁
编辑:高芹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1/12/653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