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培育一流学术成果努力成为先行示范区创新引擎

时间:2020-01-15 10:27:2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南方科技大学:培育一流学术成果 努力成为先行示范区创新引擎

三维量子霍尔效应论文的示意图。

张立源

科研人员正在冷冻电镜中心做研究。

2020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南方科技大学张立源团队合作研究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这一事件入选,该重要研究成果去年5月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后,引发学界关注,2019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指出,这一研究补全了霍尔效应家族的一个重要拼图。

2019年,南科大科研成果继续彰显实力,在论文发表、科研立项、院系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产学研等方面取得亮眼的成绩。学校以创知推动创新,创新带动创业的科研工作大格局正在形成,正在国内外的学术领域发挥越来越突出的影响力,以一流学术成果推动一流大学建设。

基础研究新突破 源头创新显提升

时光的厚重,让科学的进步更具分量。

自1987年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Bertrand Halperin从理论上预测三维电子气中可能存在量子霍尔效应以来的30多年内,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多种尝试,都没有从实验上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系统的跨越。这也正是张立源团队的研究成果能够引发轰动的原因。

张立源团队实验证实了Bertrand Halperin在1987年给出的关于三维电子气体系中量子霍尔效应的理论预测。Bertrand Halperin将其关于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理论预言列为自己的终身成就之一。在得知此次研究团队南科大的实验成果后,他向团队表达了祝贺和肯定,并称赞团队的成果“indeed a very nice discovery(的确是一项完美的发现论证)”。

张立源是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在此前他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为了这一课题,他的团队已经奋斗了4年,这一过程被他形容为“挖矿”:“做研究就像挖矿一样,可能在挖到矿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任何苗头。”他表示:“认准目标就要坚持,踏实走好每一步,可能就会换来科学的慷慨馈赠。”

与张立源一样,一大批高水平学术人才不断从全球聚集在南科大。如今,科学的“慷慨馈赠”已经在这所学校里日益显现。

近年来,南科大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一批高水平学术人才聚集于此,成为深圳的一方学术高地,这与南科大创新的引才用才机制也是分不开的。学校坚持以高标准、高要求面向全球引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按需设岗、精准引进,全面实施国际通用的终身聘期制、准终身聘期和固定聘期制教师分类聘用、考核评估、晋升制度体系等,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一流的人才带来一流的学术成果。2019年南科大教师发表期刊论文2608篇,其中SCI收录2119篇。在论文数量的背后,论文的质量也备受关注。除了张立源团队论文发表在《自然》上,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梁永晔课题组团队实现分子催化剂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化学系田瑞军团队整合蛋白质组学助力“癌症之王”的精准诊疗,也都在《自然》发表……

值得一提的是,2016至2018年,梁永晔连续3年入选科睿唯安的“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着眼于科学家近期的研究成果,高被引论文是指在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引文影响力排在前1%的论文。

近年来,统计高水平论文发表信息的数据库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逐渐成为评价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数之一。自然指数依托于全球82种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代表原始创新综合能力。最新自然指数(2018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显示,南科大位列全球大学99名。2019年南科大自然指数加权论文值为115.71,在中国大学自然指数排行榜中排名第22位。在自然指数公布的2019年年度榜单,南方科技大学在全球“十大年轻大学”排名中位居第七名。有报道称,南科大的排名显示了这所新兴大学在科研方面的巨大潜力。在“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南科大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九,其在研究、论文引用和国际化方面均有不俗表现,其中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一。

在国家、省市科研项目评选中,南科大展现出强有力的竞争力。2019年南科大科研项目立项及获批经费大幅增长,获得各级各类科技项目415项,总经费12.8亿元,经费数较2018年增长76%。全年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66项,立项214项,获批经费近1.6亿元,集中期项目资助率31.74%。2019年南科大共计申报科技部项目92项,截至目前共获批25项,获批项目总经费7565万元。卢海舟教授获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张振国副教授获优青项目资助,蒋兴宇作为项目首席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南科大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受到社会的认可。2019年11月2日,2019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5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深圳两名获奖者均来自南方科技大学,他们是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蒋兴宇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刘玮书,分别荣获前沿交叉领域和能源环保领域“科学探索奖”。此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俊国教授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计算机系Hisao Ishibuchi 教授荣获2019年度IEEE计算智能学会模糊系统先驱奖,成为该领域全球唯一获奖者;人文科学中心李凤亮教授荣获广东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李贵新副教授荣获2019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人才师资团队强,学术成果质量高,是近年来南科大对外释放的强烈信号。据了解,南科大人均科研竞争经费数多年来高居全国前五。

人才的成长,科研成果的涌现,正表明了南科大对于支撑创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和夯实,并且成效显著。几年来,南科大初步建立起支撑一流科研和教学发展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在南科大,PI制保障了相关教授作为独立课题组负责人,年轻的科学家们有独立的启动经费,可独立筹建实验室,独立申请国家各级科研项目。在实行PI制的同时,南科大也注重学术梯队的打造。

围绕战略建平台 布局学科搭团队

近年来,南科大科研平台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以重大基础科学设施公共平台助推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的重大产业升级。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学科建设密不可分。南科大始终坚持国际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标准,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国家、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深圳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学科团队建设为核心,以凝练学科方向为抓手,优化学科布局,实施学科体系协同推进。一大批优势、新兴学科的建立,创新的科研体制机制等,推动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攀升。

在被称为全球超级计算产业“奥斯卡”的SC2018全球超算大会中,南科大高性能集群(TaiYi,太乙)名列第127位,太乙GPU排名207位,在国内高校中除国防军事类院校外位居第一。

冷冻电镜技术是当今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利器,这项技术克服了生物分子结构解析中的许多难点,被诺贝尔奖官方称为“使得生物化学进入一个新时代”。作为由南科大牵头建设的重大基础科学设施公共平台,2019年,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接连助力多领域科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相关团队合作,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自然·微生物学》等刊物发表。据了解,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全部建成后,将是我国配套最齐、最先进的冷冻电镜实验室,跻身全球前三。中心发挥公共平台对于校内外重大科研基础研究的支撑作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在生物医药、精准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的科学研究及产业升级。

南科大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瞄准重大科学问题,组建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交叉研究团队。

南科大正努力建设中国南方重要学术高地,吸引国际一流学者共建一流学术成果。2019年初,深圳市诺奖级实验室——南科大杰曼诺夫数学中心揭牌成立,将致力于推动中国数学基础理论以及数学与生命、信息、工程、金融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应用发展,服务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在2019年“深圳人才日”聘任颁奖仪式上,图灵奖得主Joseph Sifakis依托南科大成立的斯发基斯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正式获得授牌。研究院是由Joseph Sifakis牵头组建的可信智能自主系统研究机构,将依托南科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深圳市计算智能重点实验室,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南科大牵头组建粤港澳光热电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是全省首批广东省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与此同时,南科大的教授团队,也正紧密结合国家和大湾区战略需求,推进科技创新。2019年,南科大程鑫教授课题组牵头申报的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微流控数字液滴中央处理器芯片及平台系统的研制”成功获批,将为国家产业转型创造重要契机。蒋兴宇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项目“使用合成DNA进行数据存储的技术研发”获批,研究成果将推动我国在DNA数据存储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和科学突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俊国教授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新模式研发和效益评价与示范”项目获得,项目由南科大牵头,拟通过与美国、荷兰等创新型国家的合作,推动相关技术发展。

这些都是2019年南科大在学科平台建设上取得的新成果。南科大加速推进学科基础建设,除了上述“大动作”,这一年里,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已高水平完成筹建期建设,并通过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组织的筹建期建设评估。格拉布斯研究院按照诺奖实验室任务书要求,扎实稳步推进建设。未来网络研究院与鹏城实验室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新增校级实体科研机构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正在建设中。深港微电子学院获批成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一大批先进科研平台有力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发展,更好地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城市创新驱动发展。

在理工医学学科发展的同时,人文社会学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项目申报量、获批量及获批经费均取得飞跃式增长。2019年度,南科大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33项。在深圳市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8项重点研究基地中,南科大获批“南方科技大学智能管理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及“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项。此前获批的还有南方科技大学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

2020年1月10日,科睿唯安公司最新发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数据,南科大ESI工程学科首次进入全球前1%。至此,学校共有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三个ESI全球前1%学科。

产业转化适配城市创新链

教师创新能量不断释放

在产学研转化方面,南科大定位清晰,发展迅速,已构建了一套适配深圳创新链条的产学研和技术转移体系。

南科大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成立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2019年3月,由南科大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刘科负责的“深圳燃气-南科大刘科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实验室依托南科大创新创业学院的科技平台和深燃气的产业基础进行建设,旨在建成集科研平台建设、产业技术研发与集成、人才培养、应用示范、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中国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天然气利用领域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创新载体。另外,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进电子材料联合实验室、华为-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RAMS技术创新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中兴网信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博雅工道联合实验室等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成立。并且,2019年学校首次与境外企业联合共建“南方科技大学-株式会社AERONEXT无人机联合实验室”。2019年,南科大相继成立包括深圳市低质煤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深圳无人飞行器设计与导航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多个研究中心。

在南科大的产学研工作中,教授团队创办高科技企业是一大亮点。截至目前,南科大的教授团队牵头成立高科技企业近50家。2019年,有13家学校参股的科技型公司获得外部投资近8000万元,向企业转移转化近80项科技专利/专有技术,有效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9年8月,南科大创新创业学院引进团队所创立的深圳市南科征途有限公司总部正式入驻深圳宝安区。公司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StartX计划,进入2018年度美国生物医药新锐20强,已与国际医疗器械领域排名前三的企业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达成全球独家战略合作,顺利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入选“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榜单”。刘召军团队创办的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阿里巴巴全球创业诸神之战第三名,第三代半导体国际创业大赛三等奖,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名。程鑫团队参与创立的攸太科技(台州)有限公司项目成功入选台州市500精英计划,并获得2019第三届中国台州“和合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的成绩。

此外,南科环保、南科燃料等高科技企业,在产业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南科环保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业绩,并于2018年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等资质认定,为南科环保技术转化和业务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创新创业的同时,南科大也出台了相关机制,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撑。2019年,南科大加大实践教育基地和业界导师的引进力度,完善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全校专业硕士培养工作,与深圳行业领先企业签约作为学生实践教育基地30余家,包括华为、华大基因、大族激光等高科技上市公司,以及优必选、商汤科技、奥比中光、云天励飞等企业。目前受聘于南科大创新创业学院的业界导师达到193名,形成业界导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业导师给予资源支持,产业教授提供更广阔平台的良好格局。

作为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于深圳特区的新兴创新型大学,南科大突出“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近年来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共建,推动产学研的发展。为科技创新营造“源头活水”,为国家战略勇立时代潮头,南科大瞄准重大基础及应用项目,坚持源头创新,积极打造科研高地,越来越多的重大科研成果,正在从这里走出。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上一篇: 嘉盛股票交易平台为客户带来优质服务

下一篇: 帝瓦雷发新品:在家就能感受巴黎歌剧院的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