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血腥战场绝望战争,《1917》一镜到底,反向叙事的《集结号》

时间:2020-01-25 08:53:1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血腥战场绝望战争,《1917》一镜到底,反向叙事的《集结号》

文/马庆云

电影《1917》去年的12月25日,在全球不少地方公映。目前,这部电影的免费版本,也已经可以在中国内地看到了。该片已经获奖无数,而且是今年奥斯卡电影的十项大奖提名,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的奥斯卡奖项,只是时间问题了。而早前,这部电影已经拿到今年的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

这部电影目前在全球具备“横扫气势”。它真的有这么多的过人之处吗?该片首先被影迷叹为观止的,则是整部电影119分钟,全部实现一镜到底。其次,则是这部电影依旧是战争救援题材,剧本本身立得住,有价值。

先说一镜到底。对于普通观众可能不太明白什么是一镜到底。简单一点讲,就是一个镜头,不中断,直接把所有故事拍摄完成。我们以往的影视剧作品,都是有镜头切换的。这部《1917》一个切换也没有。这需要摄影师和导演有着充足的镜头调度能力,不仅需要设计构想,而且需要唱歌拍摄团队和场景搭建团队的配合。

《1917》一镜到底的难点在于,它的整场画面并不呆板局限在一个局促的空间当中,而是呈现了一个大跨度的战场情景。从后方的军营,到越过战场,遭遇兄弟部队,越过巷战战场,跳入河流,找到目标部队,跨越正在开火的战场等等,可以说,《1917》整个的画面叙事不仅没有因为一镜到底而耽误,相反,更加具备冲击力。

整部电影,完全是以跟随男主角的方式进行拍摄,这种一镜到底,已经不是炫技,更像是“真实的纪录片”。当然,以往的纪录片往往会因为平铺直叙而造成叙事节奏感不足。反观这部电影,一镜到底,依旧可以实现剧情的各种小高潮,并且最终在终极战场上实现了故事总攻的大高潮。

把这部电影当作一部紧张刺激的战争片来看,丝毫不为过。更是因为这种一镜到底的叙事手段,让影迷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既视感。跟随男主角踏上未知的战场,去前线传达撤退命令,各种危机,周边四伏。血腥战场,绝望战争,在这种拍摄方式面前,被“加剧化处理”了。

我们不少导演也喜欢一镜到底。但很多一镜到底都是过分的炫技,并不承载实质性的内容。对于《1917》而言,拍摄方式的出奇,其实不足以让它成为一部经典电影,影片本身的情感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才是它能够进入电影史册的根本原因。

该片故事方面,讲的是一战期间,盟军的两位战士,要去更前线传达撤退的命令。如果传达不及时,前线1600名士兵将真的成为炮灰。为了营救这上千人,两人要进行终极一战,未知的战场模式,追层展开。

可以说,《1917》是一个反向叙事的“集结号”。撤退远比进攻来得更为有叙事勇气。一般的战争片,呈现勇于进攻的场面,当然可以让影迷心潮澎湃。但这部电影,不仅没有进攻,而且只有战争的凶残,战场的绝望。传达撤退命令,才是对战士最大的营救。

其实,最近一些年来的战争片,终于找对了自己的路子。早年,大量的战争片,拍摄的场面异常刺激,不过是让男性影迷满足另一种视觉情态上的荷尔蒙发泄罢了。这类宏大的战争场面叙事,本身就架不住社会学的推敲。这样的战争片,真的是反战吗?难道不是用炫酷的场面,宣扬某种战争的刺激感吗?

这次的《1917》,真的反其道而行了。一镜到底,为内容服务,呈现的是男主角传递命令途中的生死时刻。这里边,已经没有了战场的炫酷,只有未知的死亡。而且,影迷因为镜头语言的缘由,成为第一视角,跟随男主角一起进入这种未知的生死状态当中。战争的残酷性,终于战胜了战场的所谓的炫酷。

整部电影,其实已经放弃了立场叙事。在这部电影当中,战争双方,已经没有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之分。所有的战士都成为这个绞肉机战场的牺牲品。结束战场,赶紧撤退,成为电影本身的叙事共识。整部电影,充斥着对战争的厌倦感。

电影拍摄技术,要与电影内容相结合,让技术更好的服务内容。显然,这部《1917》,恰好属于这个行列的。对于一镜到底,我们或许不必过多出奇,但对于电影本身的高级立意,还是应该虚心学习的。

上一篇: 丁俊晖好友3-5出局,傅家俊无缘会师周跃...

下一篇: 绊爱和爱哥同唱中文歌曲!中文发音超标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