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罩难求,打击“乱涨价”管用吗
时间:2020-02-02 21:54: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不是告急!是没有了!
1月30日,武汉协和医院再次紧急请求医疗物资支援。相比常规医用口罩,N95口罩缺口更大。
不仅在武汉,作为疫情防控的“标配”,在北京、天津、郑州等全国多地都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无论是药店,还是各电商平台,类似口罩零售价格普遍飞涨,且十之八九售罄。一些恐慌情绪导致N95口罩被哄抢,最需要该类型口罩的一线医护人员供给存在缺口。
连日来,多部门各地区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供给,并加强价格监管,但全国各地区依旧出现口罩告急、一罩难求的情况。这究竟是为何?价格管制真的有效吗?
严惩“发国难财”
随着新冠病毒肺炎防疫工作的深入展开,各地市场监督部门全力以赴加强物价监管,对疫情防护用品和生活物资等几个板块分别进行价格监管,惩处了多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
1月23日,北京丰台区一家药店对进价为每盒200元的口罩,标出了850元的高价,被罚300万元;近日,郑州超市里,一颗普通的白菜卖到63.9元,这个“天价白菜”也收到了“巨额罚单”:罚款50万;天津一大药房以超过进价10倍的价格销售口罩,收到市场监管部门300万元罚单……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冀岩表示,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效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该局迅速部署,对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商品加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借疫情防疫之机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罚款,直至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情节恶劣的典型案件,将予以公开曝光。
不过,各地在价格监管时,也存在“一刀切”式粗暴执法现象,动辄关店、吊销执照或巨额罚款等。一些专家担忧,过度严厉地打击“乱涨价”,很可能导致商家供货中断,加重本就紧张的物资供应。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经济学常识,封城或半封城后,进货路途千难万险,货源渺渺,外加为开市而冒险感染上新肺炎,菜商不涨价行吗?所以,不许涨价,就没人干了。”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金融学家管清友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应严格区分因市场规律导致的涨价与恶意涨价,不能搞“一刀切”。坚决反对发国难财的行为,但对于一般基本物资涨价应予理解,这有利于保障物资供应,反之是在助长物资短缺,这是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即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涨价意味着稀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提出,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机制可以有效引导生产,但在类似这场疫情的情况下,不需要价格机制,就知道什么是短缺的。比如,一些企业已经在加班生产紧缺物资,这并不是建立在涨价的基础上。
陆铭认为,在特殊时期对紧缺物资涨价的行为带有社会伦理后果,涨价只能把紧缺物资配置给富人,此次疫情期间,有些商家甚至降价出售紧缺物资,说明在公共危机之下,市场经济行为也包含社会伦理维度。经济学的效率(有效配置资源)概念并不排斥公正的社会伦理和价值观,认为效率和公正矛盾是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群体的误解。他建议,比较好的做法是不动价格,同时进行购买数量限制。
尊重市场规律
“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1月23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天津调研时表示。
据企查查大数据,全国口罩公司超过上万家,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据各地公布的口罩生产数据,目前上海市口罩日产能180余万个;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全省23家医用口罩和防护服重点生产企业进行调度,目前医用口罩的日生产能力达200万只以上;湖北日报称,截至1月26日,仙桃已有35家企业复产,日生产口罩270万只。
既然口罩价格被严格调控、产能效率又如此之高,为何口罩仍极度紧缺?很多民众依旧买不到?
“企业以三倍工资临时召回员工回厂,并购置了新机器,紧急扩大产能,加班加点生产,保持超负荷工作。目前,绝大部分口罩90%以上供给了医院和药店,仍然没有能力供应给门店和电商销售来满足市场需要,”一位口罩厂员工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受制于相关生产企业春节停产放假,工人返乡、原料停供、物流停运,若上游的原料供应不上,生产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铁路调整部分线路、一些省际交通停运,令物流配送面临“最后一公里”问题。
“供货商涨价、物流也涨价,可我们不敢涨。说句不中听的实在话,对于药店,直接说没货才是最优选择。”一位连锁药店采购经理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特殊时期,凭什么理所当然由生产或经营相关产品的人买单?价格本应由市场调节,相关部门监控产品质量就好。”
“赞成口罩适度涨价,这既避免了太过便宜造成的恐慌囤积,让更有需要的人能买到,又增加了渠道积极性,加快生产和流转过程,增加供给。现在动辄天价罚款,很有可能造成的局面是价格便宜无处购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数字经济智库研究员翁一认为,解决口罩价格上涨的根本措施在于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民众只有在获悉危机正在解除的信息之后,需求才会减少,价格才会回落。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疫情彻底消除前,口罩价格还会继续高企。
关于疫期物价合理监管的建议,盘古智库专家认为,打击乱涨价、发国难财的行为很有必要,但也要把握好度,合理监管疫期物价。药店、超市承担着重要的服务功能,对这些服务单位进行吊销执照等过度处罚,将使其失去为周边人群的服务功能。其次,药店和超市为社会提供了很多税收贡献和就业岗位,疫情过后,解决就业问题可能成为下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当前不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有预有立、未雨绸缪。
该智库专家建议,执法程序需更加科学,不应简单粗暴,“一棍子打死”。对涨价、违规行为可以分级别、多层次处理。对情节轻微的,可以第一次口头警示,第二次吊销营业执照,第三次勒令关停,给经营者一定的改正机会。
此外,地方政府应快速发放政策性补贴。特别是在各地进行交通限制的情况下,对疫情防护用品和生活物资的生产、运输和经营环节给予支持,防止价格管控过严、供应商和经销商因无法收回成本而供求紊乱造成的物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