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河北博物院这幅浮雕,上了《中国诗词大会》,有机会一定要看看
时间:2020-02-05 16:15: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令人关注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又开播了,每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都会引来一段收视率的高峰。在这个节目中,观众不仅喜欢嘉宾老师对于诗词的精彩解读,也很喜欢主持人来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在这一季的诗词大会中最大的亮点是主持人由之前的董卿换成了1989年出生的龙洋,也让大家多了一份看点。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第二场中,提到了一道和器乐相关的题目,这道题目所用的背景图就是收藏于河北博物院的《彩绘散乐浮雕》。
在河北博物院的《曲阳石雕》陈列厅,一共展示了130余件古代石雕,均为独一无二的精品。这其中,最令人注目的一块精美的《散乐图》彩绘浮雕最是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这块彩绘散乐浮雕是1995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曲阳王处直墓抢救性保护出来的,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曾经入选《国家宝藏》第二季的河北国宝之中。
彩绘散乐浮雕表现的是五代时期乐器表演的场面。散乐是隋唐时期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据史书记载,在南北朝以后,散乐也叫百戏,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歌舞戏、参军戏等形式在内的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它较大程度上概括了民间表演艺术的所有形式。散乐受唐和五代后晋影响极深,在此基础上与契丹族民间艺术相融合,建立起的一种类似宫廷音乐的形式。
彩绘散乐浮雕群像分列为前后两排。前排5人,由右至左依次所演奏的乐器为:箜篌、筝、琵琶、拍板、大鼓等。后排7人,其中右端第一人似为指挥,其次由右至左依次所演奏的乐器为:笙、方响、答腊鼓、筚篥、横笛等。乐女群像均作立姿,头饰高髻簪花,面部丰腴圆润,身着披帛长裙,仪态飘逸优雅,演技娴熟端庄。整体群像宛若一幅伎乐现场的影像截图,众乐女乐感韵律一致,神态沉静专注,悠扬乐声犹在耳旁。
这种散乐图常见于辽墓壁画中,如贵族出行、狩猎、行军中更显得突出。根据《辽史》记载,用于散乐的演奏乐器有:觱篥(bì lì)、箫、笛、笙、琵琶、五弦、箜篌、筝、方响、枝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拍板等将近十五种之多。散乐由12人组成,是一支完整的表演队伍。这一面浮雕也被誉为“古代女子十二乐坊”。
彩绘散乐浮雕中最前面一位女子身穿男装,是乐队的引导者,她手持一根结有彩带长杆,旁边两位身材矮小的人,正做出伴舞的姿态。白石彩绘散乐浮雕中每一位乐伎,都身穿长裙,头梳高髻、簪珠花。
唐代以胖为美,彩绘散乐浮雕中的胖美人既体现了当时人们崇尚丰肥浓丽的审美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富足。这些乐伎面部圆润丰腴,丰满秀丽,神情专注投入,流露出表演者特有的妩媚。
彩绘散乐浮雕为代表的五代王处直墓室艺术,既上承大唐遗韵,又下启大宋先声,当之无愧是古代绘画与雕刻艺术的经典之作。
可以说,彩绘散乐浮雕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充分展示了五代时期曲阳石雕的艺术风采,印证了曲阳雕刻艺术在唐代就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从这面浮雕上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个时期各种乐器散发出来的无限魅力。
除了彩绘散乐浮雕之外,河北博物馆还有文物藏品15万件,其中一级品334件(套),二级品1910件(套),三级品16313件(套),以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明清地方名人字画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文物最具特色。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
刘胜金缕玉衣:西汉。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该衣通长188厘米。玉片有绿色、灰白色、淡黄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金丝重1.1千克。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佩戴之物。
燕赵大地,除了慷慨悲歌的壮士,也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也欢迎大家在疫情过后来河北博物院看一看,领略燕赵大地悠久灿烂文化。(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