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ve Radiology:改善多发性硬化颈髓病变检测的MR新序列!
时间:2022-12-16 11:59: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炎症性脱髓鞘病变。磁共振成像(MRI)对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预后至关重要。脊髓MS病变目前定义为T2涡轮自旋回波(TSE)、短陶氏反转恢复成像(STIR)或二维(2D)成像上的质子密度增高。然而,由于对比度-噪声比低,这些二维序列对MS病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然相对较差,导致脊髓MS成像的新发展,即利用T1弛豫的新型三维序列,如相位敏感反转恢复(PSIR)和快速灰质采集与相位敏感反转恢复成像进行进一步的准确评估。
在这个新的技术库中,两种三维T1加权磁共振(MR)脑部序列MP2RAGE及其衍生的FLAWS已引入临床应用,显示出检测皮质或白质(WM)病变的高灵敏度。MP2RAGE是由MPRAGE衍生出来的序列,有两个不同的反转时间(TI)的读出模块,可以获得两个交错的T1加权脑容积。这两个容积可以进一步结合起来计算出一个接收B1场不敏感的纯T1加权容积,可以进行T1 maps和改善大脑分割。这些特征最近被多项研究证明了对3T MR下MS病变的自动分割非常有效。而FLAWS是一个MP2RAGE衍生的序列,通过修改TI实现了第一对比度的WM信号抑制(FLAWS,"类似快速灰质采集T1反转恢复(FGATIR)")和第二对比度的脑脊液(CSF)信号抑制(FLAWS,"类似MPRAGE"),可产生具有增强对比度的合成图像组合,如相反的高对比度FLAWS成像。迄今为止,只有一项研究用MP2RAGE序列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脊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的二维成像相比,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变检测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即使颈椎被包括在脑部序列的视野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关注FLAWS对多发性脊柱成像的评估。
近日,发表在Investigative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评估了CS加速FLAWS序列在5分40秒内获得的1毫米各向同性分辨率的颈椎MS病变检测的敏感性,并与参考矢状位和轴位T2加权颈椎扫描进行了比较,并评估了放射医师对病变检测的自信心和量化分析图像的对比度(CR)。
本项研究对2019年至2020年期间获得的前瞻性3T MR扫描(MS首次诊断或随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接受了三维CS-FLAWS(持续时间:5分40秒)成像,轴位T2涡轮自旋回波覆盖了颈椎从颈髓交界处到与FLAWS相同的下水平,以及矢状位颈椎T2 /短陶氏反转恢复成像。由两名阅读者进行了2阶段的双盲读片,然后进行了共识读片。用Wilcoxon检验来比较使用FLAWS与参考二维T2加权成像时检测到的脊髓病变的数量和读者的诊断自信心。
共纳入58名患者(平均年龄40±13岁,46名女性,平均病程7±6年)。CS-FLAWS检测到的病变明显多于参考的T2加权成像(197 vs 152检测到的病变,P < 0.001),共识阅读后的灵敏度为98%(T2加权成像灵敏度:90%)。对接受矢状位T2+短陶氏反转恢复成像的患者亚组(多发性硬化症磁共振成像亚组)来说,用FLAWS检测到+250%的病变(检测到63 vs 25个病变,P < 0.001)。CS-FLAWS的平均阅读自信心明显更好(中位数,5[四分位数范围,1][诊断无疑]vs 4[四分位数范围,1][高度自信];P<0.001)。
图 健康志愿者的三维CS-FLAWS成像实例,矢状位和轴位视图(标准FOV覆盖大脑和颈椎,持续时间为5分40秒)。原始(FLAWS1和FLAWS2)和合成(FLAWS-hc和FLAWS-hco)对比度从左到右显示。注意FLAWS1的FGATIR样对比,FLAWS2的MPRAGE样对比,FLAWS-hc的FGATIR样与增强对比,以及FLAWS-hco的PSIR样对比。在大脑和脊髓上都可以看到GM/WM之间的明显区别,特别是在FLAWS1和FLAWS-hc
研究结果表明,CS-FLAWS成像可以使多发性硬化症颈髓病变的检测得到切实的改善,而且在临床上可接受的扫描时间内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这为多发性硬化症成像中更快、更全面、更可靠的MR方案铺平了道路。
原文出处:
Thibaut Emorine,Imen Megdiche,Pierre Brugières,et al.3-Dimensional Fluid and White Matter Suppres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equence Accelerated With Compressed Sensing Improves Multiple Sclerosis Cervical Spinal Cord Lesion Detection Compared Standard 2-Dimensional Imaging.DOI:10.1097/RLI.000000000000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