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达疗法:人体平衡系统
时间:2023-09-24 20:14: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平衡是指维持身体重心稳于支撑面的能力。
正常发挥功能的平衡系统使人能够在移动时也能看得清物体、识别方向、确定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在不同的情况和活动中通过自动姿势调整来维持姿势平衡和稳定。
良好的平衡能力通常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
比如,顺利上下楼梯,或者安然穿梭于人行道和草地之间,又或者半夜下床行走也不会东倒西歪,对于上述情况,大多数人并不觉得很难办到。
但是,如果平衡受损,以上活动进行起来可能会异常累人,有时候还伴随着危险。
平衡失调的伴随症状一般包括头昏、眩晕、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衰退以及听力和视力问题。
平衡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复杂相互作用来维持,其中涉及三个主要感觉系统:
-
本体感觉系统
-
视觉系统
-
前庭系统
肌肉会对以上这三个感官系统的输入做出反应,以预测将影响动作的变化,并对已经发生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一、感觉输入
1.视觉输入
视网膜中的感觉接受器被称为视杆和视锥。
-
视椎提供清晰视野
-
而视杆则是负责周边视野及对物体动态敏感
当光刺激到视杆和视锥时,视杆和视锥向大脑枕叶发送信息,经过顶叶的整合与颞叶的记忆比对。提供可帮助确定一个人是如何以其它物体为参照物进行定向的视觉线索。
2.肌肉和关节输入(本体感受)
皮肤、肌肉和关节发出的本体感觉信息包括对周围组织的拉伸(速度与位置),关节囊的受压和对压力比较敏感的感觉接受器等。
比如,当一个站立的人身体前倾时,前脚掌会感觉到压力增加,后半身的肌肉会被牵拉。
四肢和身体其它部位的任何一个动作,感觉接受器都会以向大脑发送神经冲动的方式作出反应。
起源于颈部小关节、骶髂关节、脚踝的感觉冲动尤为重要(公众号:疼痛康复研究)。
颈部的本体感觉线索可以表明头部转动的方向。
脚踝的本体感觉线索可以告知身体是在什么样的地表(地板或地面)移动或摇摆,以及所站地表的状态(比如,地表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滑还是不滑、是平坦的还是崎岖不平的)。
3.前庭系统输入
有关运动、平衡移动和空间定位的感觉信息由前庭器官提供。
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
-
椭圆囊和球囊主要功能为侦测地心引力(垂直定向)和线性运动。
-
三个半规管侦测转体运动,它们相互垂直,管内充满内淋巴液。
当头部往某个方向转动,被某个特定半规管觉察到时,因为惯性,管内的内淋巴液流动滞后,导致管内的感觉接受器受压(公众号:疼痛康复研究)。
随后,感觉接受器将感觉冲动发送给人脑。当头部两边的前庭器官正常发挥功能时,两边发送给人脑的感觉冲动是对应的。
当头往右转的时候,右侧的水平半规管会增加兴奋冲动,左侧对应半规管会减少兴奋冲动。
所以当我们只有一个半规管功能损伤时, 我们还是可以知道头的转动方向。
二、分析
在平稳的地面上, 平衡的输入依赖分别是70%的本体感受、20%的前庭、与10%的视觉。
但是当在不平稳或是晃动的平面时,前庭系统的比例则会大幅增加。所以了解此神经原理非常重要。
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看视平衡没问题的患者,在闭眼之后平衡会大幅减低。或是静止时没问题的患者,一经移动走路或是坐车则感觉到不舒服。
良好的前庭系统在我们移动时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脚色,它使我们的视觉保持清晰(前庭眼球反射)与姿势的稳定调节(前庭脊随反射)。
1.感觉输入的整合
周围感觉器官(眼睛、肌肉和关节以及两边的前庭器官)提供的平衡信息被发送至脑干。
在脑干中,信息经过整理与小脑(人脑的协调中心)和大脑皮层(思考与记忆中心)提供的已知信息相结合。
小脑提供有关自动运动的信息(因为动作重复多次,该信息已被获悉)。
比如,通过反复练习发球,网球运动员学会了如何在移动中将平衡控制到最好(公众号:疼痛康复研究)。
大脑皮层提供先前已经获知的信息,比如,结冰的人行道因为很滑,为了安全走过人行道,行人必须采用跟以往不同的行走方式。
2.处理相冲突的感觉输入
如果从一个人的眼睛、肌肉和关节、前庭器官发出的感觉输入信息相互冲突,那么这个人可能会变得不明方向。
例如,一个人站在一辆正要开走的公交车旁边。这辆行驶中的大型公交车所呈现的视觉图像会让这个行人产生是他自己在动而不是公交车在移动的错觉,这就是视动反射。
但是,同时,他的肌肉和关节所发出的本体感觉信息却告诉他,他并不在移动(公众号:疼痛康复研究)。
前庭器官提供的感觉信息可能会帮助解决上述感觉冲突。
此外,为了确定自己没有在移动(以人行道为参照物),更高层次的思考和记忆可能会迫使这个人将目光从行驶中的公交车转移到地面。
3.运动输出
当感觉输入信息进行整合时,脑干将神经冲动发送至控制眼睛、头部、颈部、躯干和腿部运动的肌肉,以此来确保一个人在移动时,既能保持平衡也能有清楚的视觉。
这也就是“前庭眼球反射”及“前庭脊髓反射”,分别帮我们稳定视觉及姿势。
4.运动输出至肌肉和关节
婴儿通过练习和动作的重复学会平衡,因为从感觉接受器发出,到达脑干,而后再到达肌肉的神经冲动形成了一个新的神经通道。
因为重复多次,这些神经冲动更容易沿着这条新的神经通路移动。这个过程被称为易化。
婴儿可以在任何活动中保持平衡,有力证据表明,这种突触重组情况的发生贯穿于一个人对运动变化的整个适应调整过程中。
舞者和运动员们之所以如此艰辛训练,就是因为明白通路易化的道理,因为即使是再复杂的运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后,也会变成几乎无意识就能完成的动作。
比如,一个人在公园里做侧手翻时,从脑干传来的神经冲动通知大脑皮层:这项活动会产生整个公园回旋转动的视觉图像。
通过更多的练习,大脑将身体旋转过程中,公园随之转动的视野视为正常情况。
5.运动输出至眼睛
前庭系统利用其自动功能——前庭眼球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将运动控制信号发送给眼睛的肌肉。
当头部处于静止状态时,左右前庭器官发出的神经冲动数量是相同的。
当头部向右转动时,右耳发出的神经冲动数量增加,而左耳发出的神经冲动数量减少。
从两边发出的神经冲动的数量存在差异,这样一来,在头部处于主动运动状态(比如跑步或看曲棍球比赛时)和被动运动状态(比如坐在加速中或减速中的汽车内)时,可以控制眼睛运动以及稳定目光。
6.协调的平衡系统
人体平衡系统是一组复杂的感觉运动控制系统。至少包括负责本体感受的末梢器官、脊髓传导、脑干、小脑(皮质与深核)、前庭系统、视觉及其稳定机制、基底核、大脑皮质等。
它的交错反馈机制可能会因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受损(由损伤、病变或身体老化造成)而被破坏。
伴随平衡失调的其它症状包括头昏、眩晕、恶心、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视觉出现问题(公众号:疼痛康复研究)。
人体平衡系统的复杂性给找出导致平衡失调的根本原因并针对病因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带来了重重挑战。
因为前庭系统和认知功能相互作用,它对眼睛运动和姿势控制的影响又非常大,所以作为平衡失调原因之一的前庭功能障碍是众多挑战中最为复杂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