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肝脏“隐形杀手”,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肝硬化?
时间:2023-10-19 18:52:2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病例摘要
患者:女,47岁,汉族,已婚,其他职业
主诉:“乏力伴肝功能异常2个月”于2021年11月7日入院。
1 现病史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乏力,无呕吐、发热、腹痛、腹胀、皮肤黄染等表现,无口干、眼干、皮肤瘙痒、关节疼痛、雷诺现象、光过敏等表现,外院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生化:ALT 157U/L,AST 128U/L,ALP 362U/L,GGT 525U/L,TBIL 19.9μmol/L,D-BIL 7.5μmol/L,ALB 39.7g/L,GLB 42.5g/L,TG 2.38mmol/L,CHOL 5.53mmol/L,HDL-C 1.13mmol/L,LDL-C 3.31mmol/L,乙肝表面抗原、甲丙戊肝抗体均为阴性。予“双环醇片2片1次/天、水飞蓟素2片1次/天”治疗,患者恶心、乏力好转复查肝功能(10月12日):ALT 17U/L,AST 46U/L,ALP 176U/L,GGT 306U/L,TBIL 12.5μmol/L,D-BIL 3.3μmol/L,ALB 47.3g/L。2周后(10月25日)再次复查肝功能未见明显好转,遂于我院门诊就诊,仍有肝功异常,以ALP、GGT升高为主(ALT 18U/L,AST 49.3U/L,ALP 208U/L,GGT 335U/L,TBIL 14.19 μmol/L,D-BIL 2. 84μmol/L,ALB 47.3g/L,GLB 44g/L,TBA 1.2μmol/L,CHE 8.78μmol/L),IgG 1760mg/dl,IgM 360mg/dl,IgA、C3、C4正常。AMA-M2 8.45U/ml。抗核抗体谱:ANA 1:160(核膜)+1:80(胞质),抗SSA抗体阳性。肝脏超声提示多发胆囊结石。门诊以“肝功能异常;胆囊结石”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睡眠、饮食、精神状态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2 既往史
患者30余年前患甲型肝炎,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150/ 90mmHg,间断口服降压药治疗(具体不详)。2021年初发现胃幽门螺杆菌阳性,予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具体不详)。2个月前发现心律失常(具体不详),Holter检查未见异常,目前口服倍他乐克12.5mg 2次/天。2个月前同时发现颈动脉斑块,口服他汀类药物(具体不详)半月后停用。否认冠心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病、精神疾病史,否认结核史、疟疾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其他系统回顾无特殊。
3 查体
T 36.5℃,P 80次/分,R 18次/分,BP 140/90mmHg。神清,正力体型。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无颈静脉充盈,颈动脉无异常搏动。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正常,未闻及额外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胆囊区无压痛,Murphy氏征阴性,肝浊音界正常,肝区、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PT(s)11.30s,PT(A)103.90%,INR 0.97。
初步诊断:①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②胆囊结石;③高血压病1级(中危)。
4 病例特点
①患者中年女性,慢性病程;②发病前可疑用药史:2个月前因颈动脉斑块口服他汀类药物半月;③临床表现为恶心、乏力;④伴有胆囊结石,肝功能异常,胆管酶升高为主,伴转氨酶轻度升高;⑤AMA-M2阴性,ANA 1:160 (核膜)阳性+1:80(胞质)阳性,IgG 1760mg/dl,IgM 360mg/dl。
5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铜铁代谢: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及铜蓝蛋白均正常。肝脏弹性测定: CAP 250dB/m,LSM 6.1kPa。腹部核磁提示①弥漫性不均匀轻度脂肪肝;②肝门区及门腔静脉间隙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为慢性肝病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为明确肝功能异常的原因,除外禁忌后,为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下行肝脏穿刺活检术。肝穿病理结果:肝细胞疏松肿胀,少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占10%~20%,肝小叶内散在少量坏死灶,汇管区少量淋巴样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变性,细小胆管增生,纤维组织轻度增生,结合临床首先考虑AMA(-)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铜及铁染色阴性。
病理进一步除外了药物因素,结合患者伴有胆囊结石,临床考虑诊断为AMA(-)的PBC,予患者熊去氧胆酸(UDCA)250mg 3次/天(13mg/kg)+上药牌胆宁片1800mg 3次/天治疗。
服药1个月后复查肝功:ALT 34U/L,AST 35.6U/L,ALP 130U/L,GGT 74U/L, TBIL 19. 93μmol/L,D-BIL 3.15μmol/L,ALB 46.4g/L,GLB 40.8g/L。
3个月后复查肝功:ALT 37U/L,AST 42.8U/L,ALP 97U/L,GGT 37U/L,TBIL 10.36μmol/L,D-BIL 1.74μmol/L,ALB 44.7g/L,GLB 39.5g/L。
半年后复查生化:ALT 39U/L,AST 39.5U/L,ALP 94U/L,GGT 30U/L,TBIL 14.31μmol/L,D-BIL 1.92μmol/L,ALB 45.9g/L,GLB 38.1g/L。目前患者规律口服UDCA和上药牌胆宁片中。
最后诊断: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②胆囊结石;③高血压病1级(中危);④高脂血症。
诊断依据:①患者中年女性,慢性病程;②临床表现为恶心、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伴有胆囊结石,肝功能异常,以胆管酶升高为主;③合并血脂代谢异常;④AMA-M2阴性,ANA阳性、IgM升高,肝穿病理可见胆管病变,符合AMA (-)的PBC;⑤UDCA治疗有效。
6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2021年《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其诊断要点:①以中年女性为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黄疸、骨质疏松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可伴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也有很多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②生物化学检查:ALP、GGT明显升高最常见;ALT、AST可轻度升高,通常为2~4ULN;③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升高以IgM为主,AMA阳性是最具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检查,其中以第2型(AMA-M2)最具特异性;④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AMA阴性者,需进行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本例患者AMA-M2为阴性,抗Gp210抗体及抗Sp100抗体对PBC诊断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在临床中疑诊PBC但AMA阴性者,可行上述两种特异抗体检测以协助诊断。目前为止,对于临床高度怀疑PBC但AMA阴性的患者,进一步行肝穿刺病理活组织学检查仍是确诊的唯一手段。此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可能是由胆囊(管)结石、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胆管先天性异常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胆囊(管)结石的治疗与预防。如本例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常规使用上药牌胆宁片治疗。
PBC 患者需长期服用UDCA治疗,建议每3~6个月监测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以评估生物化学应答情况,并发现少数在疾病进程中有可能发展为PBC-AIH重叠综合征的患者。对于肝硬化患者应行胃镜检查,明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根据胃镜结果及患者肝功能情况,每1~3年再行胃镜检查。根据患者基线骨密度及胆汁淤积的严重程度,每2~4年评估骨密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03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