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见乙肝2024】HBV相关肝癌术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联合治疗获临床治愈且肝癌无复发

时间:2025-02-19 12:08: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承办的“愈见乙肝2024慢乙肝临床治愈病例赛”旨在为全国肝病感染临床医师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病例比赛方式提升慢乙肝临床治愈实践能力,最终促进慢乙肝领域事业的发展。经过全国海选,近9个月的比拼,总决赛现已落下帷幕。比赛期间推选出许多优秀的临床治愈病例,我们将陆续与大家分享这些临床治愈的成功案例。

目前,我国的肝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居高不下,HBV仍是最主要的病因。HBV相关肝癌患者进行肝切除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已有多项研究表明HBsAg水平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获得HBsAg清除可显著降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复发风险。目前各大指南和共识推荐干扰素α(IFNα)作为肝癌术后辅助用药,以获得更好的远期结局。此外,代偿期肝硬化并非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治疗的禁忌症,以往的研究表明,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接受PEG IFNα治疗的安全性良好,且疗效更佳。本期将与大家分享一例HBV相关肝癌术后代偿期肝硬化老年患者经基于PEG IFNα-2b的联合治疗获持久临床治愈,且停药近3年无肝癌复发的病例。

病历简介 

患者姓名林XX

性别

年龄69岁

身高:158 cm

体重:62 kg

主诉:肝癌术后4个月

现病史20余年前体检发现HBsAg (+)、HBeAb (+)、HBcAb (+),未予重视未诊治。2020年2月27日就诊于我院肝胆胰外科,腹部CT显示肝左外叶多发占位性病变,腹盆腔积液,部分积血,肝硬化;HBV DNA 2.53 × 103 IU/mL、HBsAg 5.06 IU/mL、HBeAg 0.081 COI、HBeAb (+)、HBcAb (+),肝功能正常。诊断为肝癌破裂出血和肝硬化,遂行“剖腹探查 + 肝癌切除 + 肠粘连松解术”,术后肝组织病理显示为结节型肝细胞性肝癌,中分化(Ⅱ-Ⅲ级),周围肝组织结节性肝硬化G2S4。3月1日开始给予ETV 0.5 mg QD抗病毒治疗。4月5日行“TACE术”治疗。ETV治疗16周,HBV DNA < 20 IU/mL、HBsAg 9.27 IU/mL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等病史

家族史:父亲已逝(死因不详),哥哥“乙型肝炎肝硬化”病逝,否认肝癌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治疗前检查结果:

病毒学:

  HBV DNA < 20 IU/mL;

血清学:

  HBsAg: 9.27 IU/mL; HBsAb: 27.85 mIU/mL;

  HBeAg: 0.080 COI; HBeAb: 0.003 COI;

  HBcAb: 0.007 COI;

生化学:

  ALT: 20 U/L; AST: 25 U/L;

  PIVKA-II(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质): 21 mAu/mL;

  AFP(甲胎蛋白): 3.5 ng/mL;

血常规:

  WBC: 6.6 × 109/L; PLT: 214 × 109/L;

  NEU: 4.5 × 109/L; HGB: 117 g/L;

体格检查:精神欠佳,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可见一长约8 cm疤痕,无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扑翼样震颤阴性,计数力、空间及时间定向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腹水彩超:未见腹水声像;

上腹部MRI平扫 + 增强:肝癌介入术后改变,肝内未见明确复发征象;肝硬化,脾大;

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Child-pugh A级)、肝恶性肿瘤术后

开始治疗时间:2020年7月5日

治疗方案

PEG IFNα-2b(135 μg)+ TDF

注:PEG IFNα-2b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TDF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治疗过程

0周(以PEG IFNα-2b + TDF联合治疗为起始周数计算)

10周,HBsAg大幅下降,降幅超1 log10 IU/mL,ALT急性升高

HBsAg: 0.769 IU/mL; HBsAb: 14.03 mIU/mL;

ALT: 73 U/L;

24周,HBsAg转阴,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

HBsAg (-); HBsAb: 48.19 mIU/mL;

ALT: 44 U/L;

巩固治疗至49周,HBsAb水平升至300 mIU/mL以上

HBsAg (-); HBsAb: 313.10 mIU/mL;

ALT: 73 U/L;

巩固治疗至52周,停药随访

随访至66周,HBsAb水平升至400 mIU/mL以上,ALT复常

HBsAg (-); HBsAb: 405.65 mIU/mL;

ALT: 16 U/L;

随访至132周,MRI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检测显示肝癌介入术后改变,肝左外叶病灶较前缩小,肝内未见明确复发征象;肝硬化且肝内多发RN结节,脾大

随访至172周,维持临床治愈,HBsAb维持阳性,AFP和PIVKA-Ⅱ联合检测均正常,肝癌无复发

HBsAg (-); HBsAb: 54.80 mIU/mL;

ALT: 28 U/L;

PIVKA-II: 22 mAu/mL; AFP: 3.21 ng/mL;

随访至206周,MRI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检测显示肝癌介入术后改变,肝左外叶病灶较前缩小,肝内未见明确复发征象;肝硬化且肝内多发RN结节,脾大,同前相仿

指标变化

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

图片1.png

治疗过程中HBsAgHBsAb的变化

图片2.png

治疗过程中HBsAg和ALT的变化

图片3.png

病例总结

该病例是一位经肝癌切除和TACE术后的核苷经治老年慢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HBsAg水平低,HBeAg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能正常。为追求临床治愈、降低肝癌复发风险,换用PEG IFNα-2b联合TDF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10周,HBsAg降幅超1 log10 IU/mL,ALT急性升高;24周即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49周HBsAb水平升至300 mIU/mL以上;巩固治疗至52周停药随访;随访至66周,HBsAb水平升至400 mIU/mL以上,ALT复常;随访至172周,维持临床治愈,HBsAb维持阳性;随访至206周,MRI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检测显示肝癌介入术后改变,肝左外叶病灶较前缩小,肝内未见明确复发征象,肝硬化并肝内多发RN结节,脾大。停药3年临床治愈的持久性良好,肝癌无复发,极大改善患者的远期结局。

总结几点:

1 代偿期肝硬化并非PEG IFNα治疗的禁忌症,对于HBV DNA低水平、HBsAg低水平、无肝硬化失代偿的肝癌术后患者,临床治愈可期可盼。

2 对于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患者,术后辅助使用PEG IFNα,可以有效预防肝癌复发。

3 不论患者是否存在代偿期肝硬化,基于(PEG)IFNα的治疗在降低慢乙肝患者远期不良结局风险(失代偿肝硬化、肝衰竭、肝癌、肝移植及死亡)方面显著优于NAs,且在预防肝癌方面,(PEG)IFNα的效果也显著优于NAs。

上一篇: 蔡建强教授:肝癌治疗迈入“靶免”新时代,...

下一篇: JAMA:瑞莎珠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