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N:我国学者揭示大梗死面积患者中桥接治疗与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来自ANGEL-ASPECT研究的分析
时间:2025-02-28 12:25: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最近,在中国进行的两项试验(DEVT和DIRECT-MT)表明,直接取栓治疗的预后不劣于桥接治疗。然而,SKIP试验、SWIFT-DIRECT试验和MR-CLEAN-NO IV试验并未得出相同的结论。DIRECT-SAFE试验纳入了亚洲和非亚洲人群,但未能证明单独取栓治疗在桥接治疗面前具有非劣效性。目前,对于大梗死面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取栓前溶栓治疗的益处尚不明确。本分析旨在评估大梗死面积患者中桥接治疗与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这项对ANGEL-ASPECT(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伴大面积梗死核心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事后分析中,参与者被分为两组:血管内治疗组和桥接治疗组。主要结局是90天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主要安全性结局是有症状的颅内出血。采用有序逻辑回归比较两组之间的主要终点,并进行亚组分析以进一步探索与结局相关的潜在风险因素。
结果ANGEL-ASPECT 研究招募了 456 名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析中排除了 334 例患者,主要是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225 例)或症状出现至入院时间超过 6 小时的患者(109 例)。共纳入122名患者,其中77名(63%)接受了血管内治疗,45名(37%)接受了桥接治疗。桥接治疗组和血管内治疗组在90天时的mR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3(2-5)和4(2-6),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共同OR 1.36;95% CI 0.71至2.61)。在亚组分析中,未发现血管内治疗或桥接治疗与其他风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卒中症状出现至到达医院时间小于 4.5 小时的患者中,接受桥接疗法的预后良好患者比例高于血管内治疗组(43.8% 对 25.9%),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在不同病因、基线 NIHSS 评分或梗死核心体积的患者中,两种治疗策略的主要结果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在 NIHSS 0-1 分或改善≥10 分、梗死核心体积与基线相比的变化或靶动脉再通方面,两组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异。至于安全性结果,血管内治疗组和桥接治疗组的颅内出血率分别为44.2%和51.1%(RR 1.16;95% CI 0.79至1.69)。血管内治疗组有 3 名患者(3.9%)发生 sICH,桥接治疗组有 3 名患者(6.7%)发生 sICH(RR 1.71;95% CI 0.36 至 8.12)。血管内治疗组 90 天内死亡人数为 24 人(31.2%),桥接治疗组为 11 人(24.4%)。住院期间进行减压性半颅骨切除术的比例在桥接疗法组和血管内疗法组分别为13.3%和3.9%(RR为3.42;95% CI为0.90至13.02)。
综上,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大梗死面积患者,单独血管内治疗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其结局与桥接治疗相比无明显差异。
原始出处:
Yuan G, Zhang J, Ye Z,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bridging therapy and endovascula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arge cerebral infarctions: from ANGEL-ASPECT. Stroke Vasc Neurol. 2024 May 21:svn-2024-003120. doi: 10.1136/svn-2024-00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