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局限:粪便钙卫蛋白——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愈合的跨范围金标准
时间:2025-03-04 12:08:4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导读】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结直肠黏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其病程中炎症活动度与范围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治疗策略与预后。UC的疾病活动度与范围是影响治疗决策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内镜和病理评估虽为金标准,但侵入性高且成本昂贵。粪便钙卫蛋白(FC)作为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因与黏膜炎症高度相关,已成为UC诊断和随访的重要工具。尽管粪便钙卫蛋白(FC)已被广泛认可为黏膜炎症的标志物,但其在不同疾病范围中的诊断效能仍存在争议。然而,既往研究对FC在不同疾病范围(如直肠炎、左半结肠炎、广泛性结肠炎)中的诊断价值存在争议,尤其是对局限性疾病(如直肠炎)的预测效能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明确FC与疾病活动度、范围的关联,并验证其在不同疾病范围中预测黏膜愈合的可靠性。
1月30日,《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Fecal Calprotectin Correlates with Disease Extent but Remains a Reliable Marker of Mucosal Healing in Ulcerative Colitis”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通过对254名UC患者的518次随访数据分析发现,FC水平与疾病范围显著相关(如广泛性结肠炎的FC中位值较直肠炎高4倍),但其作为黏膜愈合的预测指标(MES ≤1且NHI ≤1)在不同疾病范围内均表现出高诊断准确性(AUC 0.878–0.915)。研究证实,尽管疾病范围影响FC水平,但炎症活动度仍是FC的主要驱动因素,且FC在直肠炎、左半结肠炎及广泛性结肠炎中均可作为可靠的黏膜愈合标志物。这一发现为UC的个体化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4–2024年间254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518次随访数据。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结肠镜检查,并基于以下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内镜活动度:采用Mayo内镜评分(MES,0–3分),MES≥2定义为活动性疾病。
病理活动度:通过Nancy组织学指数(NHI,0–4分)评估,NHI≥2提示活动性炎症。
疾病范围:依据蒙特利尔分类分为直肠炎(E1)、左半结肠炎(E2)和广泛性结肠炎(E3)。
黏膜愈合:定义为MES≤1且NHI≤1。
粪便钙卫蛋白(FC)采用Phadia EliA酶免疫荧光法检测,统计方法包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Kruskal-Wallis)比较组间差异,并通过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AUC),AUC差异采用DeLong检验(显著性阈值P<0.05)。
研究结果
FC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
内镜活动度:FC随MES升高显著递增(MES 0: 24.5 mg/kg vs. MES 3: 1630 mg/kg,P<0.0001)。
病理活动度:NHI≥2的患者FC显著高于非活动组(NHI 0: 23 mg/kg vs. NHI 4: 2066 mg/kg,P<0.001)。
FC与疾病范围的关联
活动性疾病(MES≥2):广泛性结肠炎FC中位值(1690 mg/kg)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炎(840 mg/kg)和直肠炎(440 mg/kg,P<0.05)。
非活动性疾病(MES≤1):广泛性结肠炎FC仍高于局限性疾病(85 mg/kg vs. 直肠炎24 mg/kg,P=0.0003)。
FC预测黏膜愈合的效能
总体AUC为0.904(95%CI 0.878–0.930),最佳截断值161.5 mg/kg(敏感度91.2%,特异度79.5%)。
按疾病范围分层后,AUC在直肠炎(0.878)、左半结肠炎(0.915)和广泛性结肠炎(0.911)中均表现优异,组间无显著差异(P≥0.29)。
结论
本研究证实,粪便钙卫蛋白是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愈合的跨范围可靠标志物。尽管疾病范围影响其绝对值,但FC对炎症活动度的敏感性超越范围差异,且在直肠炎中仍保持高诊断效能。这一发现为优化UC的非侵入性监测策略提供了关键证据,推动FC成为个体化治疗决策的核心工具。
讨论
研究发现FC的水平同时受到炎症活动度和疾病范围的影响。在活动性广泛性结肠炎中,FC的中位值高达直肠炎的4倍,这表明更广泛的炎症可能释放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源性钙卫蛋白。然而,即使在黏膜愈合状态下,广泛性结肠炎患者的FC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局限性疾病患者,这可能与亚临床炎症或既往的结构性损伤有关。因此,在临床解读FC时,需要结合疾病范围的背景,但无需针对不同范围调整截断值。
此外,研究还突破了关于FC在直肠炎中预测价值的争议。通过大样本的随访研究,证实FC在直肠炎中仍然能有效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疾病,且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这一结果可能归因于标准化FC检测方法的高敏感性以及联合组织学评估的准确性。
在临床应用方面,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
动态监测:当FC水平超过1000 mg/kg时,可能提示广泛性重度炎症,需要警惕治疗升级或住院的风险。
个体化截断值:虽然研究支持使用统一的截断值(如150–200 mg/kg),但对于广泛性结肠炎患者,即使是轻度的FC升高(如50–100 mg/kg)也可能需要警惕亚临床活动。
联合评估:将FC与CRP(C反应蛋白)、症状评分等结合起来进行评估,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并减少不必要的内镜复查。
该研究对于理解FC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双重角色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点与局限性
创新点:首次通过大样本分层分析,明确FC在不同疾病范围中的一致性效能,并挑战了“FC不适用于直肠炎”的传统观点。
局限性:单中心设计可能限制结果普适性;未分析FC与长期预后的关联,未来需多中心纵向研究验证
【参考资料】
Steinsbø Ø, Aasprong OG, Aabakken L, Karlsen LN, Grimstad T. Fecal Calprotectin Correlates with Disease Extent but Remains a Reliable Marker of Mucosal Healing in Ulcerative Colitis. Am J Gastroenterol.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30, 2025. doi:10.14309/ajg.000000000000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