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H】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指型的分子学特征

时间:2025-03-08 12:10: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CEL-NOS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指型(CEL-NOS)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缺乏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目前主要通过排除法诊断。以往对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的研究中曾包含部分CEL-NOS患者,但尚无专门针对CEL-NOS队列的研究。

因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5例CEL-NOS患者的分子学特征,近日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1.jpg

研究结果

该研究纳入2019年7月至2024年10月期间连续15例CEL-NOS患者(根据2022 WHO标准重新分类)。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骨髓样本的蛋白质编码区分析,检测137个与造血淋巴肿瘤相关的基因。研究还纳入同期诊断的65例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IHES)患者作为对照组。

2.jpg

基本特征:CEL-NOS患者中位年龄为62岁,高于IHES患者(4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46.7%)和全身症状(40%),而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相对少见。

血液学特征:CEL-NO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更高,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浓度更低。尽管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在CEL-NOS组中更高,但两组间相对比例无显著差异。所有CEL-NO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10%,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AEoC)均≥1.5×109/L。

血清学特征:CEL-NOS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更高,而IgE水平更低。两组间血清IL-5水平无显著差异。

骨髓特征:CEL-NOS患者骨髓增殖程度更高,髓系与红系比例(M:E)更高。15例患者中,仅1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但33.3%的患者存在≥2级骨髓纤维化。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特征:CEL-NOS患者中53.3%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最常见为8号三体和20q缺失。所有CEL-NOS患者均至少携带一种致病突变,最常见为STAT5B(53.3%),其次是ASXL1、TET2、SETBP1、NRAS、SRSF2和KIT。10例(66.7%)CEL-NOS患者存在JAK-STAT通路基因异常,其中STAT5B突变以N642H为主。值得注意的是,KIT D816V突变的3例患者未发现异常肥大细胞增殖。

3.jpg

与IHES的比较:NGS发现IHES患者中20%存在克隆性造血(CHIP),主要为与衰老相关的DNMT3A和TET2突变,但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VAF)较低(中位值分别为1.94%和5.15%)。CEL-NOS患者中TET2突变的VAF中位数为50.1%,远高于IHES组。

随访:中位随访20个月,CEL-NOS患者死亡率为53.3%,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

治疗反应:部分患者对干扰素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有部分缓解,1例患者对阿扎胞苷治疗完全缓解。

转归:4例患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1例死于COVID-19感染,1例死因不明。

总结

STAT5B突变:该研究首次发现CEL-NOS具有复杂的分子特征,STAT5B是CEL-NOS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且多为优势克隆,其中N642H最为常见。然而STAT5B突变单独不足以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需要其他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和RNA剪接因子的共同作用。

诊断标准:2022年WHO分类中取消了以原始细胞比例作为CEL-NOS诊断标准。本研究发现,所有CEL-NOS患者均能通过分子检测发现致病突变,仅1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5%,因此取消原始细胞比例对CEL-NOS诊断无影响。

预后和治疗:CEL-NOS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研究建议在诊断后尽快寻找合适的HLA配型供体,并在疾病进展时及时考虑异基因移植。

参考文献

Qu, S., Liu, N., Sun, Q., Wang, H., Jia, Y., Qin, T., Xu, Z., Li, B., Pan, L., Gao, Q., Jiao, M. and Xiao, Z. (2025), The Molecular Features of 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emi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Am J Hematol. https://doi.org/10.1002/ajh.27645

上一篇: World J Urol:中国学者揭示达...

下一篇: J Clin Oncol:儿童急性淋巴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