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老人脑部长瘤位置奇特 湘雅专家用新技术为其手术
时间:2021-03-12 22:33: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据了解,近年来神经外科医生一直在探寻新技术新方法来探索大脑这片复杂的“生命禁区”。在经历了从“用眼睛看”到“用镜头看”的历程后,显微镜手术已经成了神经外科手术的主流;而如今,经外科手术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用屏幕看的“神经内镜手术”。
截至三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已开展了近20例经颅神经内镜肿瘤切除术,其数量与质量皆位于国内领先方阵,其中经颅神经内镜切除听神经瘤、松果体区肿瘤等多起手术皆为省内第一。
肿瘤长在“鸡蛋黄”中心,显微镜手术成难题
湘潭的白爷爷年初起便经常感到头颅胀痛,每次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接着双下肢无力,走路也逐渐不稳,到了湘雅医院检查之后才发现,在脑部松果体区长了一颗肿瘤。
据悉,松果体位于背侧丘脑的上后方及胼胝体压部下方,是一个长宽的灰红色椭圆形小体,松果体的血管丰富,其血流量仅次于肾脏,周围密集分布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四叠体等重要结构。李臻琰副教授介绍,如果将人脑比喻成一个鸡蛋,那么松果体肿瘤就长在蛋黄的中间,不论上下左右哪个位置,手术入路的长度与难度都是一样的。
如果采用现在最常见的手术显微镜手术,创伤最小的入路抵达病灶也需要七八公分,加上颅外的部分,有将近十几公分的长度,那么术中医生的视野范围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肿瘤位置深,难以切除干净,甚至可能因穿刺引起出血,导致术后的并发症。
经过反复讨论与术前评估,神经外科决定为白爷爷采用最新的经颅神经内镜手术。
打开“房门”做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再次更新换代
经颅神经内镜手术是将比签字笔芯还要细的4mm的导管放入颅腔内,利用脑组织本身的生理间隙来切除肿瘤。
“假如人的大脑是一个房间,那么显微镜手术就像隔着一扇擦得非常明亮的窗户去看房间里的景象,虽然看得很清楚,但是会受到视野、光线等条件的限制,有些角落看不到或者看不分明;而内镜手术则是直接打开了房门,走进了房间,能够把房间的每个角落都看清楚。”李臻琰副教授说道。
与显微镜手术相比,神经内镜可以进行抵近观察,显示一些手术显微镜难以直接达到的桥小脑角、基底池等角落,让术者看得更加清楚,使得以往那些长在“生命禁区”的肿瘤也有机会进行手术切除;同时,在神经内镜直视下操作,病灶显露得更清晰,医生能够辨认出病变侧方和周围重要的神经与血管结构,引导切除周围病变组织,避免对正常脑组织的牵拉,也避免盲目穿刺导致的出血。
但神经内镜手术在硬件、技术上的要求也非常高,不仅要提前做好医生的培训工作,让习惯了直视显微镜操作的神外医生适应面对屏幕操作的方式,还需要一定的器械硬件设备,如机械臂或气动臂的帮助。
神外手术更新换代,为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使用机械臂固定神经内镜,在湘雅神经外科专家的精湛手术技术配合神经内镜的辅助下,白爷爷顺利地切除了松果体肿瘤。由于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白爷爷康复迅速。
同样享受到了神经内镜手术带来的福音的,还有来自双峰的王女士。她因镰旁脑膜瘤导致头痛、浑身不适感,这种肿瘤埋藏在大脑半球纵裂中,往往位置较深,术中不易暴露;李臻琰副教授、冯松山博士使用神经导航仪精准定位肿瘤,并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成功为她清除了肿瘤,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对脑组织压迫小,术后恢复非常顺利。
不止是松果体肿瘤、镰旁脑膜瘤,随着湘雅医院神经内镜手术的发展,过去显微镜手术不易探索的“生命禁区”被一一解禁,术式已覆盖了前颅窝底脑膜瘤、岩尖部脑膜瘤、听神经瘤、岩斜区胆脂瘤等多种肿瘤,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后我们科室还将引入气动臂气动臂比机械臂调节远近距离和方向更加方便,操作的自由度更高,能更好地开展神经内镜手术。”神经外科主任刘志雄教授表示,“我们不断探索新领域,将创新诊疗手段与技术相结合,都是为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通讯员 曹璇绚 冯松山)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与观点均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