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杏仁核功能障碍可能与边缘性人格障碍发病机制有关

时间:2021-05-26 18:01: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 5),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特征是一种普遍的不稳定模式,涉及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影响,以及明显的冲动性和情绪失调。该疾病有相当高的患病率(终生患病率5.9%),并与患者的生活显著和广泛的损害相关。大量的神经成像研究大部分采用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试图描述BP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然而,不同类型的任务的研究结果是不同的。例如,一些研究显示,杏仁核、脑岛、枕叶、额叶和颞叶区域的激活增加,而其它研究报告额叶和颞叶区域、扣带皮层和伏隔核的激活均减少。然而,其它研究发现BPD和健康受试者(HC)之间的激活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矛盾的发现可能是由于与研究过程(即情绪处理、心理理论、认知功能)、使用的范式或刺激相关的方法论方面的差异,但也可能是使用了小样本、兴趣区(ROI)分析或未校正的统计数据。相反,异质性的研究结果可能表明BPD患者群体中存在“真正的”异质性。虽然大量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探索了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但不同任务的研究结果是不同的。

Giorgia Degasperi等对BPD患者与健康对照(HC)的fMRI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激活似然估计(ALE)荟萃分析。该文发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

该研究从PubMed和PsychINFO成立到2020年7月9日,系统地搜索了这些数据库特定术语的组合,比如“fMRI”、“Neuroimaging”、“borderline”。合格的研究采用了基于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任何年龄的BPD患者与HC患者的大脑进行了对比,并在任何行为任务中提供了两组之间的直接对比。

从762篇文章中,检查了92篇全文报告,包括52项研究(描述了54项实验)。

对以情绪任务为刺激的BPD>HC荟萃分析的敏感性分析(结果经聚类校正,uncorrected p value < 0.001, cluster-wise corrected p value < 0.05))

在所有实验中,HC > BPD和BPD > HC荟萃分析没有产生任何显著差异趋同的群集。在BPD > HC meta分析中,仅限于情绪处理研究的分析显示了双侧海马/杏仁核复合体和前扣带回的两个显著激活簇。Fail-safe N和单一研究敏感性分析表明显著结果不可靠。对于情绪加工实验的亚组,在为每组单独提供结果的有限数量的实验上,另一种元分析方法(收敛性差异)显示了岛叶/额下回的HC > BPD对比的显著簇。BPD患者的脑活动变化没有一致的模式,这表明研究的过程和人群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杏仁核功能障碍的模式出现在情绪处理任务中,提示了一个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

这一项对神经成像研究的元分析确定了一种一致的、虽然不可靠的情绪处理激活模式。没有其它共同的激活聚合模式出现,可能是由于研究之间任务、人群和分析方法的高异质性。该研究发现与另一项ALE对单相抑郁症的荟萃分析相一致。虽然这一元分析包括了大量的神经成像实验,但对认知和情绪处理实验的整体分析,以及亚组分析,没有显示出一致的收敛模式。作为激活缺乏显著收敛的可能原因,作者列出了个体研究之间的差异(如使用未校正的推理程序,实验设计和对比的差异,或异质临床人群)和元分析方法(如不同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或过于自由的统计推断方法)。虽然在情绪处理的研究中报道了杏仁核和前扣带回皮质功能障碍的模式,但对可能的发表偏倚和单一研究效应并不可靠。杏仁核功能障碍可能代表了一种很有前途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的良好靶点,然而,相反,它也可能是情绪处理和调节困难的辅助诊断标志物。

原文出处

Degasperi, G., Cristea, I.A., Di Rosa, E. et al. Parsing variability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 meta-analysis of neuroimaging studies. Transl Psychiatry 11, 314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1-01446-z

上一篇: Diabetes Care:AI想要替代...

下一篇: ASCO 2021 :摘要概览与展望8 ...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