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外周血ATP7B肽检测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价值

时间:2021-06-13 17:01: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肝豆状核变性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描述,故又称为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变性疾病为特点,本病在中国较多见,好发于青少年,男性比女性稍多,如不恰当治疗将会致残甚至死亡。WD也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WD的主要特征是肝病、神经精神异常和Kayser-Fleischer(KF)环。有神经系统表现和/或低血清铜蓝蛋白(Cp)的KF环的存在被认为足以建立WD诊断。然而,大多数病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评估。目前,没有一种单一的检测方法允许对每一位潜在患者进行新的WD诊断。

现有的临床标准和基因检测对肝豆状核变性(WD)的诊断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常常导致诊断延误和治疗无效。有研究者发现ATP7B蛋白浓度——通过直接测量患者干血点样本中的替代肽,可以提供WD的初步证据。看看这篇研究成果怎么说吧~

研究小组从3个国际和2个美国学术中心的生物库获得264份样本和150份正常对照。包括莱比锡评分>3的遗传或临床确诊WD的患者,以及来自受影响家庭成员的专性杂合子(携带者)。ATP7B肽通过免疫亲和富集质谱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ATP7B肽浓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潜力。该检测方法是一种新颖的WD检测和筛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它可以成功地应用于没有明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的WD患者,作为一线二线检测,并通过减少肝活检的需要扩大临床医生无创诊断WD的能力。

由于该方法检测的是外周血中产生的ATP7B肽,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对DBS中ATP7B肽的浓度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是该方法的另一个优点。在疑似病例中,KF环可能缺失,Cp在低至正常范围可导致诊断模糊,然而,当发现两个已知的致病变异时,基因测序可以给出明确的诊断。

研究结果证实,在92.1%的病例中,ATP7B肽的定量测定有效地鉴定了WD患者,并减少了由于铜蓝蛋白和遗传分析引起的歧义。对遗传结果不明确的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对无创性诊断有很大帮助。提出的诊断评分和算法结合ATP7B肽浓度可以快速诊断并补充目前的莱比锡评分系统。

ATP7B肽分析的诊断性能

在未来进行验证性研究后,目前预测显著性的统计方法可能会改变。此外,很少有暴发性WD和溶血病例被研究。出现溶血症状的患者可能由于红细胞溶解而有不同的ATP7B肽浓度。最后,只分析了2个特征ATP7B肽。备选肽序列可能具有不同的鉴别能力,因此对其他候选肽的研究可能会有所帮助。

总之,这种无创检测可作为WD诊断的辅助检测,并有望从根本上推进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快速筛查工具的使用,这是一个前景广阔但尚未开发的领域。

参考文献:Direct Measurement of ATP7B Peptides Is Highly Effective in the Diagnosis of Wilson Disease Christopher J. Collins Fan Yi Remwilyn Dayuha Michael L. Schilsky Peter Ferenci Si Houn Hahn Show all authors Open Access. DOI: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21.02.052

上一篇: JACC: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残余问题越大...

下一篇: Aging Cell:高龄产妇更有可能出...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