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做体检却还是得了肝癌,你真的做对了吗?
时间:2021-10-26 11:01:1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我国肝癌现状
高发病率、低早诊率、高死亡率
中国2020年原发性肝癌(HCC)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新增41万例,约占全球新患病人数一半,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39.1万例。
相比我国早期肝癌的诊断率21.4%,日本这一指标却为62%,我国的早诊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3!
我国肝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4.1%,而日本为30.1%,不到日本的1/2。
但其实自1981年起,肿瘤一直是日本的首位死因。日本厚生劳动省自1984年开始,每隔十年制定综合性癌症控制计划,2006年日本制定了《肿瘤防治对策基本法》。
2005年-2010年日本75岁以下年龄肿瘤死亡率逐年下降。高诊断率、低死亡率,日本癌症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长期保持世界第一。
早期肝癌为何难以发现?
大家都知道,对于癌症,早发现很重要。
有肝癌患者说,我每年都做体检,为什么还是发现不了肝癌?
因为,肝癌的早期症状非常不明显。健康的肝脏大约只需要1/4就可以让人体正常工作。
很多患者,直到肿瘤大得把肚子都撑起来了,才发现是晚期肝癌。但即便在这时,患者的肝功能都可能正常。
简而言之,普通体检很难发现早期肝癌。
肝癌早筛的日本经验
1980年,日本推出HCC的筛查方案,随着方案的推行和HCC治疗的进展,15年间HCC患者的生存率从5.1%提高到42.7%。
2002年,日本政府资助全国40岁以上HBV/HCV感染患者进行肝癌筛查,使超过60%的早期肝癌被检测出来。筛查的工具为肝癌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DCP)(简称“肝癌三项”)以及超声检测%[6]。
据调查,72%日本专家会同时使用“肝癌三项(AFP/AFP-L3%/DCP)”,44%的专家会使用“肝癌三项”联合肝脏超声检测。
目前,肝癌三项在日本已经列入保险适用项目。
我国肝癌发现难
早期诊断问题到底出在哪?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最常用于肝癌筛查的指标,然而,血清AFP有时并不是非常准确!临床应用中发现,在部分早期包括近30%晚期肝癌病例中,AFP常常是正常的。某些患有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和良性肿瘤患者的AFP指标也明显升高。
目前,我国肝癌常规体检筛查方案是:血清AFP+肝脏超声检测;在日本常用的筛查方案是:血清肝癌三项(AFP/AFP-L3%/DCP)+肝脏超声检测。
两相比较,日本的筛查方案比我们多了两个血清学指标AFP-L3%和DCP,比单检AFP提高了近40%的检出率。肝癌三项检测早期肝癌的检出率达70%左右,临床总体检出率更是达到约90%。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也意识到肝癌三项的重要性。
指导我国肝癌筛查的《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中指出:血清AFP联合AFP-L3%及DCP检测,可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指导肝癌诊疗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中也指出: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也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血清AFP阴性人群。
肝癌预防如何做
事实上,肝癌预防已有明确的路径:
对于肝癌高危人群:
根据《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以下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长期饮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
糖尿病、肥胖、吸烟和药物性肝肝损伤
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
男性 35 岁以上、女性 45 岁
筛查方案参照日本最新的《2021日本肝脏协会(JSH)共识建议:肝细胞癌的管理(更新版)》建议:
极高危人群:
超声检测每3-4个月1次;
肿瘤标志物(AFP/DCP/AFP-L3%)检测每3-4个月1次
CT/MRI(可选)每6-12个月1次
高危人群:
超声检测每6个月1次;
肿瘤标志物(AFP/DCP/AFP-L3%)检测每6个月1次
结合健康中国行动,参照日本的经验,肝癌三项(AFP/DCP/AFP-L3%)+肝脏超声检查筛查肝癌,是目前最先进成熟的检测方案,也是提高肝癌早诊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与疾病发生后的治疗相比,预防不仅效果好,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成本投入更是远远低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