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尿蛋白检测“负值”引发的探讨
时间:2021-10-28 12:02: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 言
蛋白尿是肾小球损伤,肾小管间质损伤及慢性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预测肾小球微血栓形成有重要价值。尿蛋白排泄量检测定性阳性或每日尿蛋白定量>150mg/24尿,为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检测是肾脏疾病诊断、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传统标志物,曾被誉为病理性蛋白尿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检测标本留取困难和繁琐,以及标本留取不合格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而存在应用方面的不足。
案例经过
患者,男性,52岁,尿液常规分析尿蛋白定性弱阳性,尿素,肌酐检测正常。24小时尿蛋白检测为-90.3g/24h(见图1、图2),经复查及送外院实验室比对检测,结果均为“负值”。
图1
图2
案例分析
24小时尿蛋白检测设备为贝克曼(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原理:脑脊液中的蛋白质与酚红和钼酸盐反应可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红色复合物,吸光度的增加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均可参与反应。
此病例标本采集为居家采集送检,未冷藏保存,未加防腐剂。排除检测误差后的复查结果,以及送外院比对检测(同一检测设备,不同检测试剂)结果均为负值。主要考虑检验前因素即样本采集、保存方面的影响和干扰。
有研究表明24小时的尿标本在常温条件(25℃)下放置后对其尿蛋白的检测结果无影响,但气温变化,室内外温度变化又无恒湿设施等情况下,居家尿液标本的收集与实验室条件下的常温不具可比性。另外,尿液常温条件下保存2h后,尿液PH值会因细胞分解会造成而升高;且常温保存的尿液容易滋生细菌,还有因为光照原因引起尿胆原分解的现象。以上原因对结果的影响尚未可知。
氨基水杨酸,阿司匹林,巴比妥盐等对24小时尿蛋白检测有影响,具体影响情况报道较少。
总 结
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采集24小时尿标本,混匀后取适量尿液送检并记录尿量。标本采集和保存过程中存在影响因素:如保存温度、防腐剂有无使用 、标本留取方法 、放置时间 、环境因素、药物代谢产物等。
24小时尿的采集留取方法
1、晨起后嘱患者排尿后留尿,一般在早晨7时开始至次晨7时最后排尿,将期间24小时全部排出的尿液,盛于备好的容器内。
2、混匀尿后取尿液10-20mL于干净容器内立即送检,并注明24小时尿液总量。
注意事项
1、女性月经期,不建议做此检查。尿中如混有血液、阴道分泌物,可造成“假性蛋白尿”。送检容器需有盖以防尿液挥发或溢洒。
2、送检容器应注明床号姓名,及尿量。
3、避光及阴凉处保存送检。
24小时尿标本防腐剂的选择
1、为防止标本变质,病人第一次排尿后在容器内加入防腐剂。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白蛋白、及24小时尿糖检测:用甲苯防腐(0.5-1毫升/100毫升尿)。
3、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测:用甲苯、硼酸(每100毫升尿液加入1克)或苯甲酸防腐。
4、香草扁桃酸(VMA)、儿茶酚胺、17酮类固醇:使用浓盐酸(10毫升)防腐。
有研究表明[1],在2-8℃保存条件下,24小时尿蛋白可稳定保持24小时,在室温下2小时内测定结果无明显改变,24小时结果显着升高;甲醛会降低24小时尿蛋白测定值,而二甲苯对24小时尿蛋白测定值没有影响。
留取24h尿检测,需将尿标本放于2—8℃冰箱保存或室温下加入 lmL/L 二甲苯防腐。
防腐剂的添加、保存湿度对24h尿蛋白检测的影响
24小时尿蛋白检测推荐的常用防腐剂为二甲苯,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薄膜于尿液上层,用生化分析仪检测会使结果降低,且易造成样品加样时的堵塞。同时甲苯属于致癌物,并购买渠道受限。
对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定量是否需要添加防腐剂,并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有相关临床研究证实[2-3],在4℃、25℃、37℃时,24h尿蛋白检测是否加防腐剂,对结果并无显着影响,但在25℃、37℃保存时,尿液标本结果波动较4℃较为明显,因此,4℃条件下保存,不加防腐剂的检测结果最优。
药物对尿液24h尿检测的影响
患者用物对尿检结果影响不同。造成假阴性结果的药物包括:青霉素、先锋霉素、头孢菌素等;造成假阳性的药物包括:季铵盐、喹啉类药物、过氧化氢、氯丙嗪等;清蛋白输注会使尿蛋白排泄也会增加。因此,分析检测结果时应考虑病人的用药情况。
尿蛋白/尿肌酐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相关性
24h尿蛋白检测标本需留取24小时尿标本,操作费时繁琐,国内外研究学者[4-6]利用人体尿肌酐排泄稳定的特点,发现测定尿蛋白/尿肌酐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呈良好的正相关。尿蛋白/尿肌酐检测标本采集简单、快捷,结果不受标本采集困难及尿量不准造成的检测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