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肠癌发病年轻化的“高危行为”,你中了几个?
时间:2021-11-13 18:02: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早发性结直肠癌(CRC;年龄小于50岁)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在美国,早期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因地理位置不同而不同,在1992年至2013年间几乎翻了一番(从每10万人8.6例增至13.1例),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早发直肠癌。因此,了解导致早发性CRC发病率增加的因素非常重要,因为美国大约十分之一的CRC诊断发生在此年龄组,而他们往往具有更高的病理分级和更高的复发转移风险。
尽管遗传因素在早发性CRC中很重要,但青年人群中CRC的人体成分、饮食、生活方式和药理学危险因素都可能对早发性CRC的长期趋势有很大贡献。对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和基于访谈的小型流行病学研究指出了早发性CRC的潜在危险因素, 包括食用加工肉类增加,摄入蔬菜和柑橘类水果减少,身体质量指数(BMI)增加,久坐的生活方式,大量饮酒,吸烟,减少阿司匹林的使用,糖尿病。
但是,尚未进行全面、大规模的评估,将这些风险与晚发性 CRC(50 岁及以上)的风险进行比较,并评估早发性 CRC 的风险是否与特定的 CRC 解剖亚部位相关。
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3个大型CRC联盟的数据,确定与晚发性 CRC 相关的风险因素是否也与早期发病 CRC 有关。
1、危险因素和早发性CRC
早发CRC病例和对照组的参考年龄相似(分别为45.0岁和44.7岁),两组男性和女性分布大致相同,年龄小于50岁的病例主要位于直肠(39.8%),其次是远端结肠(32.3%)和近端结肠(27.9%)。结果表明,在最小调整模型(表2)和多变量模型(表2和图1)中,早发结直肠癌与几个先前与结直肠癌总体相关的因素相关。
在多变量模型中,早发性CRC与不定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OR ¼1.43,95% CI¼1.21到1.68),更大的红肉的摄入量(OR ¼1.10,95% CI¼1.04到1.16),教育程度较低(OR ¼1.10,95% CI¼1.04到1.16),和戒酒(OR ¼ 1.23¼,95%CI¼1.08至1.39)和饮酒过量(>28克/天;OR¼1.25,95% CI¼1.04至1.50)。其他几个CRC危险因素倾向于与早发性结直肠癌相关,包括糖尿病史,叶酸、膳食纤维和钙摄入量低。在比较早发和晚发CRC的危险因素后,可以发现,与晚发CRC相比,没有任何因素在早发CRC表现出更明显的效应(图1)。然而,与早发性CRC相比,一些危险因素提示晚发性CRC的风险更高,包括BMI、吸烟和未使用阿司匹林。
2、危险因素和疾病部位
通过癌症亚部位评估早发性CRC的风险(表3),可以发现不定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摄入更多的红肉,更低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更低的叶酸摄入量,更低的钙摄入量,戒酒和大量饮酒(>28克/天),较低的受教育程度都与直肠和结肠早发性CRC的高风险有关。进一步对比低总膳食纤维摄入量与直肠癌(OR¼1.30,95% CI¼1.14 - 1.48)的相关性比结肠癌(OR¼1.14,95% CI¼1.02 - 1.27;P¼0.04)更明显。其他一些风险因素,包括不定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较低的叶酸摄入量,与更高的直肠癌风险相关。在解剖亚部位进一步分层后(补充表6),与远端结肠癌(OR 1.06,95% CI 0.94 - 1.21;P¼0. 05)相比,低总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近端结肠癌更相关(OR ¼ 1.24, 95% CI ¼ 1.08 to 1.43)。
综上,本研究囊括3767例早发结直肠癌和4049例对照组,结果表明,已知与晚发性结直肠癌相关的几个非遗传因素也与早发性结直肠癌相关。尤其是,不规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更大量的红肉摄入、戒酒和酗酒(>28克/天)以及较低的教育程度,与早发性CRC显著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还统计检验了危险因素和早期结直肠癌之间的关联是如何根据解剖位置而不同的——与结肠相比,不规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较低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和较低的叶酸摄入量可能与早发性直肠癌更密切相关。而本研究也是第一个全面评估成熟的CRC危险因素在早发性结直肠癌发展中的关系的研究。
总的来说,本研究发现晚发性CRC的一组非遗传危险因素与早发性CRC也有额外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还提供了第一个证据,将早发性CRC危险因素与解剖亚部位联系起来,特别是膳食纤维摄入量较低。这些结果提供了关于导致年轻个体CRC表现的危险因素的关键见解,为识别那些最危险的人提供了基础,这对于减轻这种疾病日益加重的医疗经济负担至关重要。
原文来源:
Alexi N. Archambault, et al. Nongenetic Determinants of Risk for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JNCI Cancer Spectrum, 2021, Vol. 5, No. 3.
doi: 10.1093/jncics/pkab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