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颠簸样三相T波(附案例)
时间:2021-12-02 22:01: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患者女性,67 岁。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2 年。心脏超声示:左室基底部室间隔增厚达21mm,突向左室流出道,狭窄处上下压差44mmHg。平素偶有胸闷不适症状,无晕厥及心绞痛发作,2016 年8 月8 日心电图见以V3导联为中心的T波倒置深大(图1)。
2016 年8 月20 日因精神受到强烈刺激,胸闷加剧,复查心电图示:心率47 次/ 分,QT/QTc 578/516ms,T 波以V4 导联为中心呈显著颠簸样T 波改变(图2)。 血生化检查示:血钾4.69mmol/L, 血钠144.3mmol/L, 血氯106.2mml/L,血镁0.93mmol/L,血钙2.23mmo/L。心理科医生会诊诊断为抑郁症,给予西酞普兰等药物治疗,未发现早搏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胸闷症状逐渐消失。2016 年12 月21 日复查心电图示:心率58bpm,QT/QTc 432/428ms,胸前导联V2- V6 导联颠簸样T 波改变明显好转(图3)。 患者在门诊观察未发现心律失常,继续硫氮卓酮缓释片90mg/ 天、曲美他嗪及抗抑郁药物治疗。2017 年7 月13 日心电图示:心率54 次/分,QT/QTc 474/453ms,心前导联仅见V4- V6导联ST 段下垂型压低,T 波呈负正双向,未见颠簸样T 波改变(图4)。 至2020年7 月20 号心电图改变类似图4,但QT/QTc 已接近正常。 讨论 颠簸样三相T 波呈“正- 负- 正”三相改变,类似“前方颠簸”的交通路标而得名。 本例患者心电图颠簸样三相T 波的发生原因考虑与严重精神创伤诱发有关,精神创伤致心脏自主神经失衡,其早期以激活交感神经为主,但交感副交感神经失衡后可能会反过来增加副交感活性,从而减慢心率,延长QT 间期,跨室壁的复极离散度增加,一旦出现早搏极易诱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甚至心脏骤停[2]。在发现三相T 波之前,本例患者无食欲不振或腹泻等失钾病史,硫氮卓酮剂量不大。 患者的心动过缓及QT 间期延长与药物关系不大。抗抑郁药是在心电图改变后加用,故与抗抑郁药作用无关。本例患者的三相T 波以胸前导联V4最显著,延及V2、V3及V5、V6导联,呈双驼峰状,V2前峰高于后峰,V3至V6导联均为后峰高于前峰。四个月后复查心电图,T 波仍有三相改变,但振幅已明显降低。十个月后心电图仅剩ST 段压低和T 波负正双相改变。本例患者T 波三相改变出现呈急性产生,但恢复过程缓慢。 颠簸样三相T 波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发现,凡能延长心室复极过程的疾病,例如心肌炎、冠心病、低钾低镁血症、某些药物及严重的心脏自主神经失调均可延长QT 间期,甚至诱发严重心律失常[1]。但单纯QT 间期延长所致显著三相T 波少见,其机制也待深入研究。心脏自身和心脏外自主神经共同支配心脏活动,但其分布并不均衡,大脑神经核团通过神经纤维,神经节丛能直接支配并影响心房心室的活动。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介质与受体已有一定研究。但其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及电生理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刘宏 金培圣 浙江省湖州市福音门诊部
2007年Ian等报道,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继发 性长QT综合征并伴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患者 中,59%患者的心电图胸前导联可出现“正一负一 正”三相T波(triphasic T wave),如果其QT间期 >5lOms、Tp-Te间期>80ms时,患者80%以上的几率 将发生Tdp、室颤和心脏骤停。由于该T波的形状类 似“前方颠簸”的交通路标,故将其形象地称为“颠簸 样”三相T波(bump ahead triphasic T wave)。 [心电图表现] 颠簸样三相T波的心电图表现包 括: ①QT间期延长>450ms; ②T波宽大,呈“正一负 一正”三相改变,常见于胸前V2、V3甚至V4一V6导联, T波在不同时间记录的心电图中形态略有差别; ③胸 前导联的QT问期常比肢体导联长,可能融合有u 波,应选择U波不明显的aVR和aVL导联测量QT 间期; ④伴发Tdp:Tdp常开始于T波的第2个正向 波的波峰,多数由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等形成的短长 短周期诱发(图lB)。 【发生机制] 该T波形成的机制尚不明确。Yan等 同时记录心室肌楔形组织块三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发现: ①心外膜、M细胞动作电位的终点分别与 心电图T波波峰和T波终末对应,二者的终末点形 成Tp—Te间期,其反映跨室壁的复极离散度(TDR); 2.T波形态的决定因素:M细胞与心外膜细胞的电位 差形成T波的正向,心内膜与M细胞的电位差形成 T波的负向,二者的总和曲线对应形成心电图上的T 波;③离子流改变:动物实验中,不同程度阻断Ikr和 Iks时,能延长心室的复极时程及改变动作电位复极 曲线的形状,可复制出形态不同的T波,包括:双相、 三相、甚至形态怪异的T波(bizarre T wave)等,其 TDR显著增大,是患者发生Tdp等恶性室性心律失 常的电生理基础。但上述观点尚局限于动物实验的 结论,需更深入的研究。 【临床意义] 临床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及T 波这种特征性改变时(如T波宽大呈双相、三相,甚 至形态怪异等情况),有助于识别发生Tdp或恶性室 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有助于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陈琪 临床心电学杂志
患者男性,85 岁。2015 年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性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坚持服用硝酸异山梨酯、富马酸比索洛尔等药物治疗。有“冠心病、房颤、癫痫”等病史。2019 年 10 月 14 日因“排尿困难 2 周”入院。入院心电图(图 1)示: 未见窦性 P 波,QRS 波时限正常,心室率 51bpm, 肢体导联 QRS 波低电压,V1~V3 导联 QRS 波呈 QS 型,V5、V6 导联呈 rS 型 ,V4、V5 导 联 T 波呈正-负-正三相T波 ,QT/QTc 为 660/608ms。
心电图诊断:① 显著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心 房静止? ② 交界区逸搏心律;③ QRS 波群电轴右偏;④ 胸导联 R 波递增不良;⑤ ST- T 改变;⑥ QT 间期延长,“颠簸样三 相 T 波”。
血清 K3.5mmol/L。心肌酶学基本正常,胸部 CT 平扫 示慢性支气管疾患并肺部感染;双侧胸腔中量积液并双下肺 膨胀不全。心脏彩超示右心扩大。
动态心电图(图 2)示窦性心 律;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逸搏心律;偶发 室性早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ST- T 改变;QT 间 期延长(普遍延长达 0.44~0.54s);VVI 起搏及起搏心律,起搏频率 50ppm,起搏功能正常,间歇性感知不良。
讨论 颠簸样三相 T 波是指心电图胸前导联出现“正 - 负- 正”三相 T 波,因形状类似交通路标“颠簸样前进信号”而得 名。Ian 等人报道,T 波形态的改变是缓慢心律失常时 Tdp 的 重要预测因素之一,其与获得性缓慢心律失常时 Tdp 的风险 增加有关[1]。颠簸样三相 T 波特征性心电图包括: ① QT 间期 延长 >450ms ② T 波宽大,呈“正 - 负 - 正”三相改变,常见于胸前V2、V3导联,甚至 V4~V6 导联,不同时间描记,形态略有 差别 ③ 胸前导联的 QT 间期常比肢体导联长,可能融合有 U 波,应选择 U 波不明显的 aVR 和 aVL 导联测量 QT 间期 ④伴发 Tdp:Tdp 常开始于 T 波的第 2 个正向波的波峰,多数由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等形成的短长短周期诱发[2]。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动物实验表明不同程度阻断心脏Ikr和Iks离子流,能延长心室复极时程,造成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可导致Tdp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改变动作电位曲线形状, 从而形成双相、三相、甚至形态怪异的 T 波。本例为前列腺增 生且心脏植入起搏器的老年男性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正常 低值,常规心电图出现交接区逸博心律等缓慢心律失常,QT 间期长 >450ms,胸导联 V4~V5 出现“正 - 负 - 正”三相 T 波改 变,动态心电图发现短阵 Tdp ,符合颠簸样三相 T 波的特征。QT 间期延长及 T 波这种特征性改变时,极易发生 Tdp 或恶性 室性心律失常,为高危患者。因此务必重视心电图这种特征性T 波改变,避免漏诊误诊,延误治疗。 彭莎 * 尹春娥 王福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吉首大学医学院 临床心电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