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700多年历史的朝阳小城,1920年代还能见始建北魏的北塔
时间:2019-11-08 07:09: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朝阳的市街,这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曾经是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族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图中的街道中间矗立着高大的牌坊,上书“凤鸣朝阳”四个大字,几位头戴笠帽的行人,大步流星,赶着骡马走向前方。
朝阳三塔之一的北塔,始建于北魏,后隋、唐多有重建,辽时改为延昌寺塔,供奉佛舍利,辽兴宗时期的公元1031年,朝阳城内已经三塔鼎立,为南塔、北塔、东塔,东塔毁于雍正乾隆年间。图中塔顶虽已坍塌,气势仍宏伟无比,1988年修缮时发现天宫和地宫,出土千余件文物,其中两颗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极为珍贵。此图拍于1920年代
朝阳建平县,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始设,因地域曾属建昌县和平泉县两县管辖,分取两县首字而得名,1954年县城移至叶柏寿。图中的两个男孩骑在小毛驴上,在大街上玩耍。
朝阳凌源县,乾隆三年设为塔子沟厅,民 国三年改名为凌源,因大凌河发源于此得名,图中大雪覆盖,道路的车辙印直通西门城楼,一位挑夫挑着担子正走在雪地中。
凌源万祥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由乾隆御批修建的藏汉建筑风格交融的喇嘛寺院,史载上乾隆前往盛京祭祖途中,曾驻跸于此,赐寺名为“万祥寺”,图中信众大多身穿棉袄,双手拢在袖筒中。
凌源万祥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由乾隆御批修建的藏汉建筑风格交融的喇嘛寺院,史载上乾隆前往盛京祭祖途中,曾驻跸于此,赐寺名为“万祥寺”,图中信众大多身穿棉袄,双手拢在袖筒中。
位于凌源北郊的热水汤温泉,清康熙帝曾巡游此地洗浴温泉澡,赐了一联为“宝地灵泉热水汤,能治百病胜八方”,因而得名为热水汤。
朝阳三塔之一的南塔,始建于辽代,夏日时分,宝塔群燕聚集,围塔飞舞,当落日金辉撒向燕群,便是著名的朝阳八景之一的“宝塔金燕”,2004年南塔附近施工,发现石宫,出土锭光佛舍利等佛教珍贵文物。
朝阳的街景,左侧是县公署的所在,房屋的建筑风格很是古朴,道路宽敞,人马穿行,络绎不绝。
建平县黑水镇的集市,街道上人如潮涌,摊位上摆满了各式日用产品。
位于黑水镇西边的喇嘛寺庙西院寺,山丘上,山门后一座喇嘛塔高高耸立。
农家院内,一位老人和驴马正在碾子旁磨谷物。
为了庆祝所谓的伪满州国皇帝即位,当地正举行高脚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