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父辈的旗帜】都说他“不近人情”,却是全家的“旗帜”
时间:2019-11-10 08:55: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今天推出:都说他“不近人情”,却是全家的“旗帜”
1928年春破土动工的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前身柳州机械厂),已走过91个年头。
从广西第一家机械工厂到“广西机械工业摇篮”,从手工敲打到自动化生产,从1101型汽油机到发展新能源动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 五菱柳机正朝着“百年老店”目标迈进。
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陈溯霖的父亲陈祝文从广东来到柳州,成为领着子女、孙辈进入五菱柳机的“带头人”。一家三代人在五菱柳机中成长,在工作中成就自己的价值,也见证了柳机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图片来自五菱柳机官网。
柳机的“第一”铭记于心
广西第一辆木炭汽车、广西第一架飞机、广西第一台商用车、广西第一台轿车……始建于1928年的五菱柳机,曾创下许多“第一”。
这些“第一”,曾任柳机党委副书记的陈溯霖如数家珍。虽已80岁,但说起过去的事情,陈溯霖记得一清二楚。
1930年,曾有美国留学经历的陈祝文,从广东来到建厂初期的柳机,在技术科工作兼职英文翻译。
“父亲虽没有在一线生产,但参与柳机生产的飞机——‘朱荣章’号的技术和图纸翻译,这也是广西的第一架飞机。”陈溯霖忆道,1945年因为战争原因,陈祝文带着妻小与柳机一起撤退到贵州。
陈溯霖(右三)与妹妹陈海棠(右二)、女儿陈虹(左二)、侄女陈晓媛(左一)等家人合影。朱柳融 摄
先到贵州后又辗转上海,陈溯霖和其他五个弟弟妹妹先后出生。“父母最终在1949年选择回到柳州,一家八口从此把家安在了这里。”陈溯霖介绍,1956年仅17岁的他,成为柳机的一名学徒。
但还未等他成家立业,1960年陈祝文因病去世。陈溯霖带着父亲“做人要正直,工作要努力勤奋”的嘱托,继续在柳机工作,与同事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第一”。
以一辆木炭车开启广西制造汽车先河的柳机,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再将目光瞄向汽车制造。
柳州市工业博物馆展示的汽车生产场景。朱柳融 摄
在缺乏精密测量及制造器械的1969年,作为工具车间一线工人的陈溯霖与同事们,把样车的发动机拆卸,“依样画葫芦”利用纯手工制模。
“图纸还没出来,我们产品已经出来了,就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干。”陈溯霖自豪地说,“当时我们都是工作不讲条件,劳动不计报酬”。
1969年4月,柳机成功开发出70型汽车发动机,与柳州农械厂联合开发出“柳江牌”汽车。“当时厂里开着自己生产的车去市里报喜,心里那种兴奋和自豪,现在还记得。”陈溯霖笑着说,后来柳机又研制了LJ270Q发动机,让柳州能定点生产微型车,及广西第一台轿车——迪赛牌汽车等产品,让人自豪。
柳州市工业博物馆展示的“柳江牌”汽车。朱柳融 摄
“不近人情”的大哥
随着柳机的不断发展,陈溯霖也不断成长。从一名学徒工,陈溯霖靠着踏实努力和过硬的技术,曾任过工具车间主任、柳机安全科科长、工模具厂厂长等职务,再到柳机党委副书记。
职务的变化,以及家里留存的几十本荣誉证书,都记录了陈溯霖的努力与优秀。
陈溯霖收藏的数十本荣誉证书。朱柳融 摄
“我大哥工作真的兢兢业业,因身体不好,不知道多少次干到胃出血去住院。”陈溯霖的二妹陈海棠介绍,她知道大哥努力工作,不仅因为责任心使然,更是为了养这个家。
父亲去世后,拉扯弟弟妹妹长大的重担落到了陈溯霖身上。“印象里,大哥都是以厂为家,用努力工作换来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在陈海棠心里,陈溯霖如父亲一般,庇佑着手足,但感恩之余也有些许“抱怨”。
1971年,陈溯霖的小妹陈柳棠应聘成为柳机铸造车间的一名工人。“妹妹是开行车的,工厂环境比较差,高温铸造、灰尘大,工作一天鼻子眼睛都是黑的。”陈海棠忆起妹妹陈柳棠的工作。
陈溯霖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当时,铸造车间开行车的女工只有陈柳棠,她曾想找陈溯霖帮忙换一个轻松的岗位,“但刚进厂大哥就给妹妹打了预防针,让她踏实干,做好表率,换岗的事妹妹只是想想而已。”陈海棠介绍,于是陈柳棠在铸造车间一待就是10年,1981年转岗成为柳机内研所工艺科资料管理员。
左二为陈柳棠。受访者供图
同样认为陈溯霖“不近人情”的还有他的女儿陈虹和侄女陈晓媛。陈虹与陈晓媛两姊妹分别于1991年和1995年先后进入柳机,此时陈溯霖已升任柳机党委副书记。
“从第一天进柳机,大伯就和我们说,要踏踏实实地干,靠自己的实力和努力。”陈晓媛介绍,正是因为陈溯霖有原则的“不近人情”,正直无私,大家都很崇拜他。
80岁的陈溯霖精神矍铄。朱柳融 摄
大家庭里的“旗帜”
因为这股崇拜,陈溯霖一直是大家庭里的“旗帜”。作为五菱柳机质控部的一名检验员,陈晓媛在同事眼里尽心尽责,但她认为这是大伯陈溯霖发挥的榜样作用。
2015年,五菱柳机产品向LJ479机型转型。在试制前期,车间在装配过程中发现,有一件机油尺导管与机油标尺配合过紧。
陈晓媛在检测导管管口尺寸时发现原因,原来是管口有一个方向超差0.2毫米,但她在入库检查时没有及时发现。
陈晓媛搀着伯母散步。朱柳融 摄
为了弥补测量误差,陈晓媛与技术员一道研究对策,设计、制作了管口专用通止规,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有效。为了减少类似这样的0.2毫米疏忽,陈晓媛做了大量工作。
在以更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检验的同时,她不断完善检测手段,积极参与检具设计并协调供应商,制作完成了所有负责零部件的专用检具。
“大伯对待工作的努力与勤奋,一直影响着我们。”陈晓媛表示,陈溯霖年轻时担负起家庭重任,养育弟弟妹妹,更是深深烙印每一位陈家人的心里。
陈溯霖一家人合影。受访者供图
陈溯霖一家兄妹六人,因各自组成家庭,整个家族里有12名年过70的老人。为了关爱长辈,陈晓媛提议成立一个家族基金,由小辈们出资,每个月为家里的老人过生日,让长辈们能相聚叙家常。这一提议得到家人的全票通过。
“每个月聚会都是满满当当的三桌人,小辈们都积极参与。”陈晓媛笑着介绍,已经坚持了4年多了,老人开心,兄弟姐妹们也觉得很满足。
2015年,陈家荣获柳州市“最美家庭”。
柳州市“最美家庭”获奖证书。受访者供图
陈溯霖(右三)与妹妹陈海棠(右二)、女儿陈虹(左二)、侄女(左一)等一家人合影。朱柳融 摄
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世代传承。一个又一个类似陈溯霖的和睦小家,正为五菱柳机“大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跨越91年,五菱柳机作为历史悠久的发动机研制企业不断创新,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五菱柳机与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合作,领先研发满足国六排放法规的汽油机,以高效汽油机和动力推进系统的研发制造为核心。今年五菱柳机在汽车市场持续低迷期,实现逆势增长。从低潮期的月产5000台,到今年7月产量重新迈上20000台的台阶。
五菱柳机生产车间。图片来自“广西汽车集团”
微评柳州报道 记者:朱柳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