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赵英专栏】往事钩沉——我的记者生涯
时间:2019-11-10 14:41: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很多情况下,记者和新闻机构要在客观公正与金钱之间挣扎、权衡。生存尽管不易,但还是要把为人民鼓与呼、实事求是地报道放在第一位。为金钱所左右,固然可以景气于一时,但难以长久吧!
文/《汽车人》评论员 赵英
早晨起来,按照习惯先看电视新闻,再看微信。这是我退休后把握外部世界脉动的流程。打开微信一看,真是热闹,原来大批媒体朋友在相互祝贺或自我祝贺记者节。恍惚间才“发现”自己原来也有记者身份,虽然已过去30余年了。于是,写下这篇文章,算是纪念曾经的记者生涯,也算是对逝去年华的感怀。
1978年,我误打误撞地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因为我原来一直志在学习经济,没有想到北京广播学院要求政治条件比较高,可以先挑人,于是开始了4年的新闻专业学习。学习期间,一直对学习经济没有放弃,再加上北京广播学院藏书颇多,杂七杂八地看了许多其他领域的书。在校期间,还曾经放出狂言“不想记录历史,要创造历史”。现在想起来也真是够狂妄的。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刚开张的《中国教育报》。当时只有5个大学生。既然已经当了记者,就想以前辈约翰•里德、埃德加•斯诺、范长江为榜样,写出点大手笔的东西。可惜未能如愿。
在《中国教育报》期间,有两件至今记忆深刻的事,值得一记。
其一是,大约在1983年北京钢铁学院(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恢复了该校某专业的5年制,当时的教育部长领导很感兴趣,因为清华大学某些专业也曾经设立5年制。我被派去了解情况,经过采访,我写了一篇小报道,约300字,上报领导。没有想到这篇小文章最终竟无声无息了。原因是教育部领导在上面批了200余字,教育部高教司领导在上面又批了300余字,大概意见不一致吧。
其二是,大约1983年冬,由邓力群同志主持召开了恢复高考后第一次全国新闻教育座谈会。会议在北大召开,最后在中南海礼堂由邓力群做总结发言。我受命参会,从头至尾认真做了记录,并且写了新闻稿。会议结束后,准备呈送领导审阅。没有想到邓力群讲话结束后,说了一句:“各家报纸发新华社通稿吧。”于我而言,这次会议等于没有参加。
这两件事对我印象深刻,加速了我“撤离”新闻行当的行动。1984年初我进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融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现场。
笔者之所以写了上述两件小事,是感慨于今日新闻之进步。笔者离开新闻行业后,由采访转为被采访,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即感受到新闻界之进步。记者采访不再根据上级设定的框框,而是从自己的见解出发提出问题。进入21世纪,记者的主动性更是得到空前发挥。参加论坛一类活动,经常是刚从讲台上下来,就有记者追逐采访,而且问的问题均不一样。据笔者所见,在财经报道方面,似乎记者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大。
近年来,自媒体的崛起,更是从前难以想像的。以网络空间为立足之地,以市场经济为基本依托的自媒体,实际开辟了庶民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和空间。当然,自媒体的出现,也带来相应的问题。例如,假消息颇多,道听途说泛滥,被金钱左右,甚至有某些国家幕后势力潜入其中等等。
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从新闻工作手段、组织形态、发布路径的转变,到政府对新闻工作、新闻机构的管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到改革开放进程中,新闻领域的巨大进步。
做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4个条件:要有心怀天下百姓的情怀和正义感;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有新闻敏感性;要对所报道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前两条。
现在多数新闻机构既有公共服务职能,又要在市场经济中谋生(自媒体尤其如此)。这样,报道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已属不易。在很多情况下,记者和新闻机构要在客观公正与金钱之间挣扎、权衡。生存尽管不易,但还是要把为人民鼓与呼、实事求是地报道放在第一位。为金钱所左右,固然可以景气于一时,但难以长久吧!
记者节写了上述的话,与各位媒体朋友共勉。(文/《汽车人》评论员 赵英,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