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受益人》导演申奥被质疑风格和宁浩太像,听听宁浩是怎么说的?

时间:2019-11-11 10:07: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受益人》导演申奥被质疑风格和宁浩太像,听听宁浩是怎么说的?

在风格和自己更切近的申奥身上,宁浩反而在往后退。

文/张一瓜

编辑/庞宏波

忙碌与克制。

当导演申奥和工作人员正站着吃盒饭时,宁浩却还在接受着一家又一家媒体的采访,无从脱身,行程被安排的异常紧凑。虽然两个人在前期宣传上往往一同出现,但显然宁浩是《受益人》这部影片前期宣传主打的重要一环。当前,这块金字招牌对大众的吸引力远比初次执导长片的申奥多得多。

得益于“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第三变的身份和为其背书的宁浩,《受益人》在如今并不算热闹的档期环境下还是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但对于宁浩来说, “忙碌”可能并非是一个常态。

“这个问题,你得去问导演”这是宁浩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从青年导演走出来的宁浩,如今充分“反哺”。但和路阳、文牧野不同,申奥《受益人》整体的风格多少和宁浩的“宁式喜剧”有着相同的内核。所以,将二人的比较似乎也在所难免。

但宁浩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明晰的界定,只回答作为监制的问题,对于导演负责的部分他并未越俎代庖代为回答,话语中透露出对导演的维护,以及给予青年导演最大的自由和信任,同时也折射出坏猴子在青年导演扶持上的定位。

1

荒诞与现实

风格。

看过《受益人》的观众,大多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触,即影片中明显有着宁浩的影子,现实而又荒诞。

2006年,宁浩以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成功撬动2500万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当时的现象级影片。而后续拍摄的疯狂系列《疯狂的赛车》和《疯狂的外星人》和其它聚焦小人物的黑色幽默作品如《心花路放》等,加深了观众对宁浩荒诞喜剧风格的印象。

所以,当申奥的处女作《受益人》同样聚焦小人物,并以类似的荒诞表现手法去操作故事时,由于宁浩风格的先入为主,使申奥自然避免不了大家对他复制宁浩风格的讨论。

面对大家对《受益人》风格的疑问,宁浩解释道,“每个导演都有他自己的风格。他们会根据内容选择一个适合这个电影的调子,而申奥可能觉得这种风格恰好与之契合。而且,其实我们还是有着本质不同的,《受益人》中有很多温暖的部分,属于“小天使电影”,偏情感向,我的影片可能比他还要更硬一些,少一些温情。”

的确,虽然申奥选择了与宁浩相类似的荒诞风格,但两人在聚焦小人物和驾驭现实主义题材方面,放大的东西却全然不同,这恰好也体现了十年间观众对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喜好与需求的变迁。

宁浩的“疯狂系列”,特别是《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给观众的感觉是更偏荒诞感,现实部分则需要观众进一步解读。与之相反,申奥的《受益人》荒诞感只是影片的附属调性,作品更强调让观众动容的现实部分。影片中涉及的无论是吴海(大鹏饰演)的杀妻骗保还是岳淼淼(柳岩饰演)的网络直播,抑或是钟会计(张子贤饰演)的贪污腐败,这些都是发生在当下的故事,刻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所以更能够让生活在当前这一市场语境下的观众产生共鸣,无需透过荒诞再去解读。

其实,中国电影市场的现实题材早已有之,只不过近几年获得观众认可的影片对现实的表达更为直接,聚焦的现实和观众的距离更近。像《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以及《狗十三》等现实题材影片,都是符合当下市场语境的作品,抒发的情感也恰好和观众同频。

《受益人》和这些作品一样,在荒诞与现实之间着重凸显了现实,而宁浩的作品则更看重荒诞,这恰是申奥对宁浩风格的继承与突破。

不过,深入两人作品的内里,都透露着对人文的关怀,这正是现实题材打动观众的核心所在。

2

商业基因

直接面向市场。

青年导演,处女作,直面市场考验,对于大多数青年导演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各种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盛行的当下,很多青年导演创作出来的作品依然避免不了学院派的通病,自我设限,难以打开市场,面向观众。

出身于由刘德华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宁浩,有着同样身为青年导演被扶持的经历,所以,对于青年导演的扶持,他有自己的判断和方式,帮助他们作品打破闭环,直接与观众对接。

从“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走出来的路阳、文牧野以及申奥,他们的作品哪怕是人生中执导的第一部长片,依然可以走向市场,像《绣春刀Ⅱ:修罗战场》以及《我不是药神》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与他们作品本身的完成度和内含的商业基因不无关系。

商业基因源于创作者对作品的深刻认识,注重本土化与当代表达,而不是对市场的紧紧跟随。

“青年导演不一定要有市场思维”。在宁浩看来,什么火拍什么,紧随市场是商人的逻辑,真正的创作者、艺术家应该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有创意和观点的表达。而且,他相信中国电影市场有足够的包容性。“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很大,类型很多,大家有各自的选择和需要,只要你有自己的特殊性,喜欢的观众和对位的观众能够看到,我们就不担心,没必要跟随潮流。”

对本土和当代文化感兴趣的宁浩,在引导导演选择上也是提倡他们去做本土的当代的有自己表达意识的东西,起码探讨的问题是当代的。其实,本土和当代本身就已经和观众搭建起了联系,天然注入了商业的基因,在作品完成后更能够打通市场。

获得市场认可的《我不是药神》具有明显的本土和当代表达,而路阳的《绣春刀Ⅱ:修罗战场》,虽然讲述的是古代故事,但审美和立意是当代的。申奥的《受益人》同样立足于本土和当代,内容和时代紧密相连,在这一点上,已然具有了走向市场的商业基因。

所以,最终能够面向市场的作品,荒诞也好,武侠题材也罢,一定不是只限于自我表达或是紧跟风向的影片,而是有着商业基因又不失自我表达的作品。

3

“我只是个导航”

让导演的归导演,让监制的归监制。

“我在做(《受益人》)监制的工作,是努力的帮导演捋清楚他自己的想法。”

在《受益人》能够落实之前,宁浩要帮助导演解决的是“你觉得你为什么要拍这个戏?这部戏讲了什么?为什么是你要讲?你为什么想讲这个?”等问题,当在宁浩的连续追问下,导演说服了自己的时候,在宁浩看来正是影片可以面向观众的时候。

对于他与导演之间的关系,宁浩将其比喻成司机与导航。“我只是提出各种路线,司机要怎么开车,这要看他自己怎么选择。”

尽管作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发起人,宁浩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显然他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明晰的定位和约束。而且和《绣春刀》以及《我不是药神》相比,宁浩在《受益人》中更专注于前期剧本开发的工作,其整体的参与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因此,也可以看到坏猴子在扶持青年导演方面已经更进一步,对自己的职责有所界定,扶持趋向专业化。

当年,刘德华扶持青年导演源于对这个低迷行业的拯救,他将自己比作“踏板”,用自己积累下来的资源去培养有实力的新人,“既然我有能力,便来试一下为大家提供一个开工就业的机会,也给一些新导演一个发挥的机会。否则可能两年、三年后,这些导演便会消失,再有才华但因为无投资,无人找他们开戏,结果要转行。”

相较于刘德华扶持青年导演的出发点——救市,坏猴子等扶持青年导演的职责已然发生变化。“青年导演在接受完电影学院教育之后,其实到市场之间还需要一个职业磨合和培训探索这么一个阶段,这正是坏猴子所要做的事情。缩短青年导演试错的时间,帮助他们度过职业磨合的阶段,尽量提高作品进入市场的成功率,以防大家因为瞎折腾而打击掉他们的创作热情。”宁浩界定了坏猴子的职责。

而且,在具体扶持策略上,坏猴子已经不再止于金钱扶持,而是在此基础上提供产业链条式的辅助,从创作端到产业链条的宣发末端全方位给予支持,这正是坏猴子与很多青年导演计划不太一样的地方,也是能够接连推出获得市场认可的作品原因所在。

具体到单个扶持的导演作品,宁浩说“我只是个监制”,要求涉及导演的问题去问导演,传递了他扶持青年导演的理念,不是放任自由,更不是全面控制,而是各司其职,这正是其它青年导演扶持计划所要学习的地方。

上一篇: 原创郑州、焦作、新乡交界,藏了个千年古县...

下一篇: 原创足协太坑!国青4年换7个教练4个管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