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濒危之花”成为富民产业

时间:2019-10-29 05:49: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让“濒危之花”成为富民产业

让“濒危之花”成为富民产业

——记科技特派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艺师苏海兰

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

日前,科技部通报表扬了一批科技特派员典型代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艺师苏海兰榜上有名。2014年以来,她每年有近300天扎根贫困山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该院中药材科技团队专攻七叶一枝花,从资源到生产、从研发到市场,开出了一剂因地制宜的“良方”,让这朵“濒危之花”从几近灭绝到形成新产业,让当地许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七叶一枝花又名华重楼,具有止血、镇痛、抗炎作用,是云南白药、片仔癀等4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2013年之前主要靠采集野生资源,只采不种,资源已近枯竭。

“七叶一枝花对环境、土壤、病虫害等十分敏感。因经纬度、海拔等原生环境差异太大,刚从云南引进时生长不理想,而且华重楼及重楼属植物存在的栽培瓶颈是缺少种苗,只有从源头解决种子休眠期长、出苗率低等问题,产业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苏海兰说,七叶一枝花人工栽培对选地、种植及采收管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多数农民不懂技术规范,刚开始种植时,收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因此,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是保护资源、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

生产的问题在哪里,科研的方向就在哪里。苏海兰和科研团队将实验室建在了福建山区的田间地头。她带领项目组成员加强华重楼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创新,根据生长习性对华重楼种子进行变温及植物激素处理,创制种子育苗基质,大大提高了种子出苗率,缩短了种子出苗时间。

5年时间,苏海兰和她的团队首次突破了中国稀缺药材七叶一枝花在南方人工种植、种子育苗的难题:原来只能林下种植且每亩只能种1000株,到现在可在大田种植且每亩能种8000株,种子收获量提高10倍以上;原来育苗需要两年且只有5%的出苗率,现在只需要3个月就可实现80%出苗。

七叶一枝花出苗率持续增长的背后,是科研人员协同攻关的努力。例如,王长方研究员指导并制定了病虫害防控措施,李煜研究员指导专用基质和专用肥配制,并对处于生长不同关键期的植株进行针对性的水肥管理,为栽培“保驾护航”。

在苏海兰看来,科技特派员并非简单地提供技术援助,而是要培养一批华重楼种植生产一线的“土专家”,从而辐射当地农户,实现持续造血。为此,她带领贫困区农户种植元胡、黄精等中药材,创新体验式的技术推广模式,以种苗补贴、提供农资和技术指导等形式,请种植户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和试验方案实施,并公开各示范基地的种植方法与测产结果。

“从挖掘新品种到产业落地生根,我们必须要努力解决从样品转换成产品的问题,为农户打消后顾之忧。”苏海兰说。

在福建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2018年4月,当地企业与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福建省第一个中药产业园项目,深入探索中药材产业化途径,突出特色打造道地中药材品牌。近几年来,当地农户、相关合作社通过销售华重楼种苗、种子、药材,收益近500万元,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9日 16版)

[ 责编:李丁丁]

上一篇: 鉴古知今慎终追远——记交响清唱剧《铁汉金...

下一篇: 劳动教育:让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