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这个物种备受误解,成为高原草原的“背锅侠”
时间:2019-10-31 08:56: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青藏高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还有憨态可掬的旱獭等活跃在这片广大的高原上。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动物栖息地环境变坏,很多动物受到威胁。一方面要面对天敌,一方面要面对受利益驱使的人类,同时还要面对脆弱的自然环境,这些动物看似悠然自在,内心一定惶惶、慌慌。就如高原上一种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动物,长得像老鼠,但没有尾巴,在高山草原上,它们每天忙忙碌碌,不过一直以来,备受误解,成为高原草原的“背锅侠”。
高原鼠兔是一种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又称黑唇鼠兔,被称为“草原精灵”。高原鼠兔为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主要栖居于高海拔地区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如果大家在西藏的草原上,见到这种动物一定会误以为是老鼠的,因为鼠兔的长相如老鼠,但没有尾巴,身材娇小,全身毛绒绒的,还有一对圆圆的耳朵,它们时不时会从自己的洞口探出小脑袋,用透着好奇的眼神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而且还会发出吱吱吱的叫声,绝对可爱到爆棚。
但一直以来,鼠兔也成为了高原草地上备受误解的物种,为何这样说?一来,鼠兔常被误以为是老鼠的一种,事实上,人家虽然叫啮齿动物,但是属于兔形目,兔子才是它们的近亲。更让人遗憾的是,它们长期被归为高原草场退化的罪魁祸首,人们一度想将它们赶尽杀绝。尽管,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在为这种动物正名,可时至今日,它们仍在被粗暴对待着。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草场退化就是草场植被衰退,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种类减少,各类牧草质量变劣,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等。草场退化也是土地退化的一种类型,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有人为因素如过度放牧、滥垦和滥采等,也有自然的因素,如长期干旱、风蚀、鼠、虫害等。一直以来,人们发现,鼠兔是一种有害生物,凡是草场退化的地方,就能看到鼠兔在草地上打的洞。它们会在过度放牧的草场内大量繁殖,挖掘地洞。这些过度放牧地区的土壤无法很好地吸收雨水,在季风雨(季风雨是随着夏季风来临而产生的较长期的大范围的降水)到来时,就会对下游城市和农田造成威胁,于是,人们把它们当成“草原害兽”。
最早替高原鼠兔辩护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兔形目专家组主席安德鲁·史密斯,还有著名的野生动物研究学者乔治·夏勒,他甚至专门为高原鼠兔写了一本绘本《好鼠兔》。在他们看来,鼠兔不仅无害,而且是高寒草甸区的“关键物种”。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经过研究也改变了此前对鼠兔的误解。而且还有解释,在青藏高原这样特殊的环境里,小型哺乳动物非常稀缺,鼠兔的存在几乎成为了高原上所有食肉动物的猎物,狼、狐狸、熊、猎隼、鹰等动物都依赖鼠兔生存。香鼬、艾虎甚至还会进洞捕杀,把洞道系统内的鼠兔家族“一锅端”。也正是为了适应超高的捕食压力,鼠兔的繁殖能力很强,数量很多。其次,由于高原环境缺乏树木,鼠兔挖掘的洞穴为很多鸟类,尤其是雀形目的鸟类,以及两栖类动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一旦鼠兔被灭,留下的洞穴缺乏维护就会很快坍塌,那些物种也就失去了它们的家。很重要的是,由于补偿效应,鼠兔啃食草叶反而会刺激植物生长。打洞可以帮助翻新土壤,加快土壤的物质循环。洞穴在增加土壤通透性的同时,还会加速水分下渗,从而提高土壤的固水能力和含水量。不仅如此,真正让研究人员转变对鼠兔的态度的重要原因,是对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原因的分析。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增长,家畜增多,畜牧业发展迅速,研究人员意识到,过度放牧才是造成草场退化最重要的原因。由于过度放牧,使得植被的高度、覆盖度下降,毒杂草比例增加,而这恰恰是鼠兔最喜欢的生长环境。有研究显示,越是在重度、次重度的放牧区,鼠害越严重。因此,种种观点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高原鼠兔并非是引起草地退化的原因,而是草地退化的结果。而且,鉴于它在高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灭鼠只会适得其反。
在自然界,靠着鼠兔养活着一大票食物链高层。在青藏高原这样特殊的环境里,小型哺乳动物非常稀缺,几乎所有肉食动物都指着吃鼠兔活着,所以,事实正好相反,鼠兔是土地受损受虐的警示器:哪里有鼠兔,哪里就有各种在那个特殊区域里生存并生长起来的饶有趣味的动植物;哪里的鼠兔被扼杀,哪里的自然风景就会失去活力与自然的色彩。
虽然鼠兔对草甸造成退化,但它们对于维系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功不可没,它们也是其中的关键物种。这些年,人们才意识到,鼠兔其实是彻头彻尾的“背锅侠”,它们对草场生态“不仅无过,反而有功”,但此时它们中有不少种类已经上了濒危物种名单,甚至被纳入“极危”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