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八大山人不是八个人而是一个人,明亡后出家,曾几度疯癫

时间:2019-11-12 19:26: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八大山人不是八个人而是一个人,明亡后出家,曾几度疯癫

最近《奇葩说》第六季热播,有一期辩题是:“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你救哪个?”黄执中在开杠的时候,因提到“八大山人的价值你不懂”,让很多网友感觉到不适,说他是在秀优越感,仿佛别人都是文盲,只有他能听得到“遥远的哭声”。

如果不了解八大山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八个人,其实八大山人是画家朱耷的号。朱耷原本是明朝皇家世孙,但却生在明末清初,亲眼见证了明朝的坍塌。明亡后,他削发为僧,亡命天涯,一生坎坷,曾几度疯癫。最终,他选择将一切愤懑抛到身后,寄情于山水之间,用画笔安抚自己孤独的灵魂,直到生命的终结。

朱耷是朱元璋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他的祖父、父亲、叔父,都是著名的画家诗人,他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与艺术熏陶。他天资聪慧,勤奋刻苦,十来岁时就写诗作画,样样拿手,一手小楷更是惊艳四方。可惜生不逢时,原本投胎投了一户好人家,但是却投错了时间。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当时朱耷十九岁,亲眼目睹了明朝的灭亡,他的内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后来在他的画作上常常能够看到一个特殊的符号,像是一个龟形画押,其实是明朝灭亡的日子“三月十九”,他用这种方式来铭记这悲痛的一天,怀念逝去的大明王朝。

不久,噩耗再次传来,朱耷的父亲因病逝世,朱耷悲痛欲绝。清军入关后,国破家亡,不愿臣服于清朝的气节之士,纷纷用自己的方式与明共存亡。朱耷选择了隐姓埋名,他装聋作哑,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隐居生活。顺治五年(1648年),朱耷的妻子去世,了无牵挂的朱耷奉母命,带着弟弟一起削发为僧,到寺庙出家。这期间的朱耷经常蓬头垢面,生活虽然清贫,但不能没有酒喝,喝到癫狂之时便大笔一挥,成就无数画作,谁人来讨要都免费赠予。

顺治十八年(1661年),朱耷三十六岁,他来到天宁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朱耷很喜欢这里的风景,重新修整后,将其改名为“青云圃”,成为了这所道观的开山祖师,从此便定居于此。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不是朱耷真正的信仰,他是为了躲避清朝对明朝后裔的迫害,保存自己罢了。

康熙十七年(1678年),朱耷五十三岁,临川县令胡亦堂邀请他做客,刚开始的一年还挺好,两人下棋、吟诗作画、喝酒赏花,突然有一天,朱耷就疯了,狂笑不止,继而大哭数日,他扯掉僧服,将其烧毁,徒步从临川县走回了南昌!在街上他像个疯子一样,鞋子走破了,身上也是破衣烂衫,小孩子跟在他后面嘲笑他,他也毫不在乎。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度过的这段疯癫时光。

六十岁时,他回到道观安享晚年,镇定思痛后,他内心重回平静,开始以“八大山人”的名字作画。他写这四个字的时候,常常连缀起来,像是“哭之笑之”的字样。他的弟弟朱道明,也是个画家,署名“牛石慧”,这个名字的草书连缀起来很像“生不拜君”。八大山人的“八”与牛石慧的“牛”,合起来就是“朱”,他们兄弟俩对明朝的用心良苦,令人敬佩又感动。

八大山人常常云游四方,以画笔排解心中郁结,他的画多是变形扭曲的隐晦之作,比如拉长身子的鱼,蜷缩一团的鸟儿,瞪得圆滚滚的眼珠子,倔强得永不屈服的样子,无疑是八大山人不屈于清朝的自我写照。

晚年的八大山人盖了一所草房,就在这间草房里,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日子。诗人叶丹曾写过一首《八大山人》:“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描述了那段孤寂、凄凉、贫困的时光。

最后,用八大山人自己的题画诗来做个结语: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上一篇: 龙湖前10个月销售超2016亿完成目标超...

下一篇: 【党建之声】以“互联网+”技术助力基层党...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