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模型: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下)

时间:2019-11-14 11:44: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宏观经济学模型: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下)

攻克宏观经济学模型系列文章又来啦!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以及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感兴趣的同学可关注公众号“经济学考研天天学”,查看历史消息即可获得!下面继续我们本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解析!

三、短期的总供给曲线:中间区域

中间区域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斜率为正,它表明总供给量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增加。换句话说,产出y的增长导致价格P的上升,即经济繁荣给价格施加了压力。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分别用不同的模型推导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1.黏性工资模型

该模型强调了企业不能针对需求变动即刻调整其索取的价格。有时价格是由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长期合约约定的。甚至在没有正式协议时,企业也能保持价格的稳定,以避免频繁的变动价格给自己长期客户造成困扰。还有,价格有粘性是因为一旦企业重新印发产品目录或价格单,引起成本高昂。

图 短期总供给曲线:黏性工资模型

图(1)中,劳动供给曲线Ns的位置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动,只有劳动的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因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当价格由P0上升到P1时,实际工资水平W/P1下降,所以劳动的需求量上升,Nd右移到Nd’与Ns相交于E’点,此时均衡就业量为N1,产出上升至y1。

经过一系列转换,可得出向右上方倾斜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长期内,劳动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从而形成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垂直情形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表明在工资黏性时,价格水平提高将使实际工资下降,这又使劳动需求量增加,就业量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从而,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工人错觉模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提出的工人错觉模型也是一般短期模型、不完全预期模型,它假定工资可以自由而迅速调整使劳动市场供求平衡,但由于工人暂时混淆了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影响了劳动的供给。在劳动市场上,劳动需求量取决于实际工资W/P,而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人的预期实际工资W/Pe。

在劳动市场上,工人对价格水平的错觉P/Pe将影响劳动供给曲线的位置,并进一步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如果工人不能完全预期价格水平的变化,即存在错觉,则价格水平提高时,Pe保持不变,P/Pe的提高使劳动供给增加,这将使实际工资下降和就业量增加。

图 货币幻觉下的劳动市场均衡

如图所示,劳动需求曲线Nd和劳动供给曲线Ns相交于点E1,劳动市场实现均衡。由于工人存在错觉,价格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劳动就业量的增加,劳动供给曲线从Ns移动到N's,决定均衡的就业量为N3。

图 短期总供给曲线:工人错觉模型

如图所示,当价格水平为P1、名义工资为W1时,劳动供给曲线为Ns,Ns与劳动需求曲线Nd相交于E1点,均衡实际工资为W1/P1,均衡就业量为N1,由总产量曲线决定的国民收入为y1。

当名义工资从W1提高到W2时,由于工人未预期到价格水平更大幅度地从P1提高到P2,而仅仅看到名义工资提高,工人存在错觉使得工人的劳动供给增加,劳动供给曲线从Ns移动到Ns’,与劳动需求曲线相交于E2点,均衡实际工资为W2/P2,均衡就业量为N2,由总产量曲线决定的国民收入为y2。

按照这种分析,可得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正比

古典主义基于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的假设,推出了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假设货币工资具有粘性,推出了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而新古典和新凯恩斯主义分别用粘性工资模型和工人错觉模型推出了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的这三个区域是我们用来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题的常考点

同时,新古典和新凯恩斯分别用粘性工资模型和工人错觉模型推导总供给曲线,这两个模型及推导过程我们需要作为简答题掌握的,AD-AS结合起来还会出到计算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目标院校的题型,结合相关题目进一步的加强这部分的学习。

关注微信公众号“经济学考研天天学”,更多考研干货等你哦

声明:文章来源于中公考研教研室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上一篇: 本是农民,星光大道走红后闹离婚,忘恩负义...

下一篇: 吞天大蛇卷土重来《大蛇2》12月6日上映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