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介绍基础教育热点难点治理情况
时间:2019-11-15 08:14: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基础教育关系到每一个人,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教育部14日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教育部和各地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进展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了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治理情况。
课业设置更合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社会上也广泛呼吁做好减负工作。去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这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文件,明确了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和政府各方责任。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减负三十条”,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
“要对减负工作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理解。”吕玉刚强调,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而是要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减负不能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一味搞“一刀切”减负,应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学减负,有减有增,使学生负担保持在合理的、适度的范围之内。要针对当前学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短板问题,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同时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坚持因材施教,提供选修课程、弹性作业和帮扶辅导,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保证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减负要坚持综合施策、多方联动。吕玉刚说,首先,学校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解决好学生学习上“吃不饱”“消化不了”等问题;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其次,要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培训行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切实减轻校外培训造成的过重课外负担。第三,要深入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防止盲目攀比、送孩子参加不必要的校外培训。第四,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片面以升学率考评学校和教师,更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要深化中高考命题改革和招生入学改革,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不出超标难题怪题,规范招生入学秩序,缓解竞争压力。
义务教育更公平
教育部一直将控辍保学作为重大任务,5月底专门召开了全国控辍保学工作现场推进会,强化了联控联保责任机制,建立了控辍台账销号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控辍保学推进力度。
10月29日,中纪委公布了控辍保学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目前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已由2019年5月底的29万减少至6.5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人数由15万减少至2.7万。“三区三州”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由2019年5月底的7.1万减少至2.7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人数由3.3万减少至0.8万。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也是教育部近些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教育部推动各地形成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今年初,专门印发了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积极稳妥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目前,全国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6%。
课后服务更贴心
2018年是近10年来义务教育大班额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全国平均大班额比例下降到7.1%,其中,超大班额比例下降到0.5%,有14个省份提前实现了到2020年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
今年,教育部重点推动大班额比例超过6%的11个省份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化招生入学源头控制、加强学校建设经费支持、开展督导检查等措施。据摸底,这11个省份大班额平均比例由去年的11.8%下降到目前的6.5%,其中,海南由17.2%下降到3.4%,湖南由16.2%下降到5.1%。
义务教育阶段中,“三点半”接孩子难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家庭。近两年来,教育部推动中小学建立学生弹性离校制度,有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不断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目前,有29个省份已经制定了关于建立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的意见,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也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据统计,全国36个大中城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43.2%的小学生、33.7%的初中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参与教师比例分别为58.3%和35.1%。课后服务还将向市县中小学延伸拓展,满足更多家庭和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