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发前夜的这个未来产业,为何能在苏州相城平地“隆起”
时间:2019-11-04 06:59: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苏州相城分三期规划车联网先导区测试基地,目前一期测试道路已经通过认定,整体水平在国内领先
在刚落成的长三角智能驾驶智控中心,苏州高铁新城科技商务局局长朱峰问起记者,2017年在高铁新城工作的研究生只有二三十个,“你猜现在到了多少?”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50个”的回答显然太过保守了。朱峰有些骄傲地反驳道,“1100多个”。
他翻出了一份名单,上面记录了这几年苏州高铁新城高层次研发人才数量的变化。朱峰说,这三年来,智能驾驶企业的快速集聚,正是高层次人才不断涌向高铁新城的动因之一。据其介绍,就在这两三年,已有三四十家智能驾驶企业落户高铁新城,种类涵盖了集成算法、高精地图、激光雷达等多个领域。
以高铁新城为核心,相城区智能驾驶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智能驾驶,也被相城列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进行着力打造。
10月24日,相城刚刚举办了国际智能驾驶技术创新大赛。江苏省工信厅产业转型升级处调研员张瑛所说,大赛选择在相城举办,绝非偶然。紧接着,两天后的10月26日,全球智能驾驶峰会暨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峰会也在苏州相城举行。
苏州市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表示,通过组建行业智库和资源库,培育上下游企业,相城将力争成为具有国内外极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能驾驶产业高地。
换而言之,处于爆发前夜的智能驾驶产业,近两年能够在相城快速集聚,也算是找到了可以互相成就的好“婆家”。
位于苏州主城区北部的相城,经济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一度被称作苏州的“北大荒”。随着高铁苏州北站在相城落户,以及未来京沪高铁、沿海高铁将在此交汇,相城的区位优势日趋凸显。
澎湃新闻注意到,利用便捷的高铁交通,“从无到有”着力打造研发经济,正是相城力求在区域竞争中“弯道超车”的秘笈,也是相城由“北大荒”转身为“苏州城市新门户”的重要基石。
10月28日,江苏省委常委、新任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深入相城区调研。蓝绍敏强调,在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正加快实施的背景下,相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积极在苏州主城北部“立起城市新门户”。
苏州高铁新城俯瞰
两年迅速集聚了近50家关联企业
对于相城来说,智能驾驶,在两年前还算是个“陌生人”。
由于建区晚,相城区的产业基础相比周边较薄弱。但这也意味着,相城的产业发展更具空间优势和想象力。
围绕高铁苏州北站打造高铁新城,聚焦研发经济,走相对高端的路线,也就这几年的事。朱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17年底,他们接触了美国硅谷一家知名智能驾驶企业,“尽管最终没有谈成,但这给我们算是打开了一扇窗。”朱峰说,当时,智能驾驶产业在国外已经火热铺开,但在国内尚未起步。因此,相城有了承接这个未来产业的大胆想法。
几个月后,相城顺利“拿下”了智加科技,成功撕开了一个口子。自带美国硅谷基因的智加科技,具备业界领先的L4级别全自动无人驾驶能力。
据《中国汽车报》报道,签约仪式上,智加科技创始人兼CEO刘万千表示,苏州开放、务实的发展思路和对全球前沿科技的敏锐洞察,令人赞赏。
澎湃新闻注意到,落户相城后这两年,智加科技在自动驾驶商用落地方面动作不断,进步明显。今年9月,智加科技和国内车企巨头一汽解放成立了合资公司,取名“苏州挚途”,共同开发自动驾驶卡车。
当然,智加科技只是个开始。
朱峰介绍称,一开始,高铁新城也只是单纯地招引企业。但此后,他们开始意识到产业氛围的重要性,从而走上了以商引商的道路。
“我们希望通过培育产业环境来吸引企业,搭建起上下游产业链,让企业的很多需求能够本地化解决,而不需要老往北京跑。”朱峰表示。
以会为媒,相城去年10月底首次举办了全球智能驾驶峰会,智能驾驶“朋友圈”越扩越大的同时,产业链也被越拉越长。
今年10月26日,在相城区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上,相城区区长张永清介绍称,全区目前已集聚48家智能驾驶企业,覆盖智能驾驶一级产业链如智能车辆、信息交互、基础支撑三大类,涉及29个产业链细分领域。
其中,智能驾驶估值超10亿元企业4家,涵盖了初速度总部、智加科技、华砺智行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强劲的产业带动效应。
比如成立才三年、2018年5月落户相城的初速度(Momenta)科技有限公司,估值已超10亿美元。
从初速度身上,已经可以相对清晰地看到智能驾驶“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未来场景。澎湃新闻从初速度公司获悉,公司战略是“量产自动驾驶和完全无人驾驶两条腿走路”,量产为完全无人驾驶系统提供海量数据流,使其不断进化。同时,完全无人驾驶系统,也为量产自动驾驶系统输出更好的技术流,使得量产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持续提升。
苏州相城在加快推广智能驾驶行业的示范应用新场景
全方位搭台,让企业好好“唱戏”
今年第二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上,相城区正式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指导意见(试行)》。相城区副区长曹岩在会上表示,在上级相关部门支持和鼓励下,相城先行先试,先行制定了这份指导意见,明确了示范应用的管理机构及职责,申请条件,事故处理,违规操作责任,等等。
比如,示范应用申请主体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已获得全国范围内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汽车测试资格,道路测试车辆累计达到3辆及以上等等。
苏州高铁新城人工智能运营服务公司总经理王佳利向澎湃新闻解读称,有了这份指导意见,相城区智能驾驶产业在通往商用运营的路上,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毕竟,智能驾驶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生活,而非停留在字面上。王佳利认为,机器人公交车、机器人出租车、无人环卫车等相对简单的场景,将是率先突破的方向。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高铁苏州北站附近,一条总长8.4公里左右的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已经准备就绪。这条道路具备了长直道、弯曲路等真实城市道路的测试环境,可满足自动驾驶车辆多个测试场景的需求,“真刀真枪”地演练。
软硬件齐发力的相城,也在不断树立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江湖地位”。
本次智能驾驶峰会上,“江苏省车联网先导区”在相城区正式揭牌。相城也成为了江苏首批省级车联网先导区之一。
据江苏省工信厅官网,10月23日,江苏省工信厅批复支持苏州市以常熟市、相城区、工业园区为主体,创建省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其中,相城的重点任务是,培育新兴研发型企业,加快车联网前沿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推进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环卫等多场景示范应用。
此外,今年4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在苏州相城宣告成立。
G60科创走廊覆盖了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等九个城(区)。苏州相城引领的智能驾驶产业联盟,是G60科创走廊继新材料与机器人后成立的第三个产业联盟。
苏州“黑马”为何“押宝”智能驾驶资料显示,春秋时期吴国大臣伍子胥,曾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欲筑城于斯”,相城因而得名。从位置上看,地处苏州城区北部的相城,并不在苏州传统主城区的核心区内。从实力上比较,相城也不是昆山、张家港等其他苏州“明星板块”的对手。
但随着京沪高铁苏州北站的落地,相城看到了发展“高铁经济”和“枢纽经济”的潜力。目前,相城到上海虹桥仅需23分钟。根据规划,作为沿海高铁重要组成部分的通苏嘉甬铁路,未来将和京沪高铁在苏州北站呈“十字”交汇。
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推介相城的地缘优势。用他的话来说,相城,就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三圈一带”的重要节点区域。
换言之,从相城出发,到京津冀,到珠三角,再到中西部长江经济带,相对其他地方来说,距离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谈及为何落地相城,当地智能驾驶“明星企业”智加科技、初速度的负责人均谈到,相城和他们首先很“对眼”,地方政府对产业的“深度理解”令他们感到欣慰。
同时,相城区以及对产业的扶持力度、人才政策,也都让企业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智加科技研发副总裁、苏州智加副总经理王磊认为,相城打造“生态研发社区”的构想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王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曾在美国硅谷工作过数年。在他看来,一定程度上,相城当下的发展气质,让人仿佛感觉到了硅谷的感觉。
相城区主要领导曾讲到,相城不仅要营造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更要创造优良的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人文、科创环境,让身在相城的科技研发者无须到北上广,便能掌握国际最前沿的动态和环境,以及与资本对接的机会等。
澎湃新闻注意到,智能驾驶产业在相城的飞速发展和上海“不谋而合”,也呼应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今年9月,上海成功召开了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正式启动自动驾驶示范应用项目和车路协同运营项目,并宣布了上海嘉定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区的建立。
事实上,智能驾驶只是相城区打造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科技金融、先进材料和生物医药。
相城金融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经他接触下来,相比传统制造业,大数据、金融这样的研发经济人才,是非常看重交通优势的。
“他们的节奏非常快,有可能上午看完一个项目,下午就拍板,时间成本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该负责人说,利用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研发经济,相城算是看准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