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才,15分钟做律诗!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团队赛决赛揭晓
时间:2019-11-05 00:56: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中国青年杂志北京11月4日电(通讯员 辛淑平)11月2日晚,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内灯火通明,经过激烈角逐,2019年“青年杯”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团队赛决赛揭晓。
开幕式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冠军队伍(第一名)将代表北京赛区参加华北五省(市、自治区)总决赛。此外,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代表队分别获得二等奖。
2019年“青年杯”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由北京市教委主办,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青年杂志社共同承办,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团队赛决赛由北京师范大学承办。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计勇,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杂志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蔺玉红,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涂清云出席并致辞。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计勇致辞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杂志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蔺玉红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涂清云致辞
据悉,本次知识竞赛共吸引了在京的38所高校73支代表队参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共十所院校代表队进入决赛。
决赛由“古诗创作及誊抄、知识问答、现场演讲、人文演绎表演”共四个环节组成,让各代表队的选手们和观众们最为紧张的环节应该是古诗创作及誊抄了,因为这个环节要求选手在15分钟内根据近代画家范钟的画作《溪山行旅图》现场创作一首七言律诗,而且还要以硬笔楷体进行誊抄。从诗篇的构思到呈现,短短的15分钟,时间非常紧迫。虽然台上的背景是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他的山水画论集《林泉高致》中“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言论,但对于观众来说,倒是道理谁都明白,提笔却是难事儿的感受。伴着舒缓悠扬的古琴曲,台上台下的人心中都无法平静。
环节一:古诗创作及誊抄
环节二:知识问答
环节三:现场演讲
经过一番推敲与斟酌,各代表队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诗词创作,一幅幅硬笔楷体的誊抄诗篇呈现在现场观众面前。
“李商隐的诗句‘秋阴不散霞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与‘秋阴不散’导致‘霞飞晚’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是什么?请回答!”主持人话音未落,台下有学生感叹:“出题也跨界融合了!”这也是本次竞赛第二环节中最大的特色。
在“人文演绎”环节各代表队的表现风格迥异、精彩纷呈。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演绎的《飞天万户》描述了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不顾人们的嘲笑与误解沉迷于制造火箭,最终却不幸献身的传说。在人文演绎的最后部分,时空转换到了登月成功的今日,这个试图打破“天”的桎梏的第一人的梦想经过几代中国航天人的努力终于实现。正如台上演员所说,“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也从未有过失败者。每一次的探索都是好奇心的胜利,都是真理的胜利!”这也正是无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写照。指导老师高翔宇表示,希望通过《飞天万户》告诉广大学生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在追求科学事业的探索中、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能够甘于平凡,提升探索求知之心,为了理想而在所不惜。
环节四:在人文演绎环节,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表演《飞天万户》
“人文演绎”环节,同样获得高分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代表队的《灯塔》,讲述了出生于亚历山大城的女数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希帕蒂亚为了倡导思想自由与科学理性,在科学与宗教的斗争中被极端宗教分子迫害致死的故事。柔弱的身躯可以倒下,残酷的斗争却丝毫没有动摇她的信念,反而锻造出一位最坚决、最勇敢的战士。历史告诉我们,科学就是这些坚守真理的人们在一次次与顽固宗教势力的斗争中不断壮大,为人类带来福音的。
环节四:在人文演绎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代表队表演《灯塔》
除此之外,北京交通大学的《先生》、中国地质大学的《松洲和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修本草》、首都师范大学的《文姬归汉》等,分别从“和合之道”和 “中外科学家及其时代”两个命题着手,结合了别出心裁的舞美设计和服装道具,演绎了一个个跨越古今、让人深思的中外故事。各代表队选手们独特的演绎视角、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了参赛选手们良好的精神风貌,也赢得了现场观众们的阵阵热烈掌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代表队分别获得二等奖
参加比赛的代表队和评委合影
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自2009年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十届。竞赛旨在鼓励广大学生增强人文知识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强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使命意识,为成才奠定更为宽厚的基础。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责编: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