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推荐】画家焦亚新:在历史与艺术的脊背上穿行
时间:2020-01-10 17:09: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焦亚新
1956年生 安徽蚌埠人
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
2011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人物画高研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访问学者
安徽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
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员
合肥市文联画家
获安徽省美术展览贡献奖、金奖、银奖,参与安徽省重大题材美术工程签约创作,参加1997年、1998年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1987年在安徽举办《焦亚新云南前线战地速写展》,2014年在安徽合肥亚明艺术馆举办《焦亚新画展》,2018年在杭州唐云艺术馆举办《一带一路民族风情·焦亚新中国画小品展》,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画册《焦亚新画集》,中国画作品参加2019年西冷印社十五周年秋季拍卖会。
己 亥
十 二 月
十 六
J A N
在历史与艺术的脊背上穿行
——焦亚新民族题材中国画艺术探析
文/ 金肽频
在中国当代有这样一位画家,用自己的魂灵与民族的魂灵对望,从民族文化的深处出发,在历史与艺术的脊背上行走。他用手中的笔墨,画出了山的肌肤,水的纹理,骨头的质感,以及这一种山水骨骼构成的历史画卷。这位杰出画家就是合肥市文联画家——焦亚新。
▲ 《母子图》 136×68cm 2011年
焦亚新,1956年生,安徽省蚌埠市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水墨人物画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访问学者,安徽中国画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员,合肥市文联画家。曾先后师从陈鸿志、姚于惠、刘大为、吴山明等先生。多以人物作品饮誉画坛。
▲ 《祈祷的藏族老人》 180×90cm 2014年
焦亚新早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在他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从一名炮手到军旅画家,历经了血与火的考验。军人的气质始终流淌在他的艺术血脉里,成为他绘画艺术特色的独特观照。当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成为专业画家之后,任性与韧劲成为了他的两个关键词。他曾从事过版画、油画、中国画创作,涉猎过传统与现代艺术,当他的生命之手触及西部独特的山水风貌、地域特色与人文特征时,他心中蕴含的艺术火花全部爆发出来。在他的眼前,中国西部地区是最具艺术感的一片高地,也是人文分量极为厚重的地理版图。他见证过炮与火,见证过牺牲与流血,也见证过战地上人性的力量,于是当他踏上中国西部这片起伏不定的山脊、荒漠、荆棘与坎坷,焦亚新心中就知道了西部高原更深层的人性文化,深埋于千万年的土壤里。神秘、雄浑、辽阔、深邃,自然界的种种力量浸透了他的魂灵,于是,他感觉到自己又一次在这片高原上获得新生。他像一只雄鹰扑入了高原之魄,万物来到他的脚下。
▲ 《欢歌笑语间》 32×32cm 2018年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精干绝绰的身影穿行于高原之脊,身背相机,摄影与写生,成为他艺术生命的两条腿,铿锵有力地迈动。整个高原的雪域之美倾倒在他的脚下。焦亚新以最自己的方式在高原上任性地行走。冷静、清醒而又倔强地走着,寻找一条从艺术来到现实,又从现实回到艺术的个性道路——这或许就是他心中不断探索的新写实主义人物画法。既需要关注现实,回望传统,又需要不停地走出现实,再回归到自己心灵的艺术天地。因此,在新写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征途中,焦亚新大胆而坚定地追寻着。焦亚新挚爱西藏高原与民族风情,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母题,一画就是三十多年,初心不改,雄心永存。这几十年中,他收集了大量创作素材与绘画元素,“每一件作品反映的人物都有生活原型,通过记录下他们的动态和神态,再运用水墨技法对人物原型进行夸张、变形等艺术处理。”焦亚新坦陈自己对艺术的独到理解与追求,是在这片神秘高原上获得。
▲ 《暮归》 34×34cm 2018年
当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全球发展战略之后,焦亚新感到这是历史带给他的难得机遇。于是,他立即兴奋地投身到这场新的艺术使命中。他带着自己钟爱的相机,一路向西,从亚洲到非洲,再到欧洲,游历了埃及、印度、俄罗斯、维也纳、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的西部地区,将当地的民族风情以速写、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再融合于国画创作中。焦亚新借助摄影强大的纪实功能,为自己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收集了大量生动的珍贵素材。这使得他的新写实主义人物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历史,让中国画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闪耀。焦亚新最直接的想法就是,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各民族在文化深处互相凝望。
▲ 《耄耋老人》 68×45cm 2019年
基于多年的生活积累,焦亚新着手以中国画小品的形式描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风情,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塑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各民族劳动人民朴实形象。焦亚新认为,中国水墨写实人物画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思想性,记录下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任,因此,他从不同民族的认识、理解和感悟的维度上,超越了表现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阶段,上升到展现民族风情以及深层民族精神这一文化层面,将民族题材国画中的“民族元素”,由外向内、由表象向本质开放性呈现出来,使之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和持久的生命力。
▲《馕饼》 34×34cm 2019年
当焦亚新将自己近年打着高原印记和异域风情的国画作品,集结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无不让人惊叹。2018年10月焦亚新在杭州举办了“一带一路民族风情•焦亚新中国画小品展”,集中将他的这一题材作品专题展出。展出的30多件国画作品主要分为人物、风景和牦牛三大类。每一题材都有值得细嚼之处,给人以全新的回味与艺术体验。西冷印社慧眼识真,将焦亚新的国画作品《母子图》推荐进入西冷印社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引起许多买家关注并成交,这是他的少数民族人物画的一次成功参拍,也体现了收藏界对他的人物画作品的社会认可与价值尊重。
▲ 《新疆老人》50×45cm 2019年
我们细读一下焦亚新的水墨人物画,就会发现他的人物造型和笔墨表现,达到了象形、象意的更高境界。他的画笔在造型之外,基本上都有水墨的二次造型:如其作品《休闲中的印度男子》的脸上,《眺望的印度男子》的笑容里,在《恒河边的老人》的胡须上,《吸烟的扎西多吉先生》的手指间,通过线条的变形、夸张与隐喻,将人物的精神世界与生命内涵生动地呈现了出来。线描大师潘天寿曾倡导“造化在手”,强调人物画要以灵动的线条,展现出人物的精神内涵。所以,一般单纯的线条,是没有这样艺术效果的,只有基于深厚造型功力的水墨线条才具有如此神奇功夫。焦亚新在创作少数民族人物画时,十分注意与描荜对象的自然主义的对离,不做摄影式摹写,而是人物精神的再现。在他这类水墨人物画的脸部表情里,都或明或隐地体现了一种时间感与空间感的交叉、互动。西方绘画的造型观、透视观浸融在焦亚新的国画艺术里,细节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迁、消解和拓展,显示了中国人物画发展的新的可能途径。
▲ 《维族老人》45×34cm 2019年
在焦亚新创作的“一带一路民族题材画”中,最具代表者是以牦牛为主的一批水墨动物画。他的素描与写生功底,在此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俄国著名画家契斯恰柯夫谈到素描时,曾有一句惊世之言:“任何一个立体形,都是由无数的、变形的、透视的平面所组成。”因此,焦亚新在创作水墨动物画时,用他素描与写生的能力,可以说画出了骨头的魅力,写出了骨头的壮丽。那些或奔或卧或驰或鸣的牦牛,宽阔的牛背犹如高原之脊,敦实厚重,展现出水墨的个性化、典型化、情绪化,并在多元因素的整合中折射出人性的光彩与生命的礼赞。这是焦亚新在新写实主义绘画探索之途中的一种全新实践。他在写实主义造型与笔墨精神之间进行了文化根性上的错位与嫁接,进而让艺术结构改变了传统动物画的造型结构,使水墨与造型进行了结构性的重建,不但增强了高原动物画的水墨张力,而且增强了现实野性。
▲《维族男子》45×34cm 2019年
焦亚新创作的高原山水画数量不多,但突破性大。他对山水画赋予了整体的意涵,不是传统山川草木地状摹,而是人物、山水、景观交融一体的文化味山水画。除了笔墨的生动之外,还有一种为笔墨所涤荡的人性力量,让人身处画外,但心在境中。以冷静、理性、执着为根基,画出了一条关注现实、回望传统的山水画艺术之路。这类山水画所蕴含的文化潜性不应为艺术评论家所忽视。他将民族文化的精神融注到山水画的笔墨之中,疏放有度,纵横自如,通过画面里的精神对流,让读者感受到你与画家之间深层的精神和文化上的互融与交流。在此方面,他有两幅代表性的作品:《莫斯科城景远眺》、《昔日的王朝》。《莫斯科城景远眺》体现了水墨动感,让人感到山水在他的面前,也是在你的面前流动。自然界在时间的流动性中鲜活起来。《昔日的王朝》则突出了山水画的空间感与气韵风范。耸立的庙宇与行走的人物,还有低垂的云层,三维自然空间,因为水墨气韵的相连,而生发出了一个令人深思、充满了故事情节的艺术世界。因此,焦亚新的高原山水画、异域民族山水画,是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与风格异质的。
▲《回眸》32×32cm 2018年
行走,写生,创作,展出,而后相信又是焦亚新的再次行走,写生、创作。他对高原的向往之心,始终不会停止。“希望用国画的形式,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民族风情。”焦亚新透露,他将继续创作新写实的水墨人物画。因为他已意识到,当代审美意识的发展,促使着人物画必然要有新的发展。每一天焦亚新都在思考,“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语),高原上每一粒沙尘,每一片雪野,每一个动物,都是他思考的对象,都是他升华为与之水墨对话的对象。在提倡时代担当与文化承载的当代语境中,一切传统而又显过时的绘画形式,必须要有新的技法要素激活它,它才能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荡漾起来。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了焦亚新在“一带一路民族风情作品”创作中的有力尝试与探索。
▲《松赞干布出生地》34×34cm 2019年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也是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带动。当焦亚新穿行在历史与艺术的脊背上时,他的思考,他的笔墨,他的意象,就像经历了两千年之久仍飘扬于古老文明中的“红丝绸”,跨越了人类几大文明区,如今仍散发着文化的诗意与历史的芬芳。焦亚新用自己的画笔,展现了这条通往高原之路,注定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遥远的终点之前,一个代表了中国画家的文化符号与印迹。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
▲《远眺布达拉宫》34×34cm 2019年
▲《扬鞭跃马》34×34cm 2019年
▲《五牛奔腾》34×136cm 2019年
▲《暮归》27×58cm 2019年
参展及获奖履历:
作品先后入选1977年《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
1987年《南疆前线全军美展》;
1998年《抗洪精神赞·全军美展》(优秀奖);
1990年《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
2001年《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
2001年全国油画大展;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6年参加中法美术年·中国美术家协会赴法国版画作品展;
2014年《艺术中国2014 中国画名家走进联合国艺术大展》;
2014年南湖美术馆——首届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5年《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
2015年《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8年《东营·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精品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