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ls of Neurology:双侧大脑半球间结构连通性是卒中后运动恢复的基础

时间:2023-07-14 01:02: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Corticobulbar tract,亦称为皮质核束)一起组成锥体束,分别最终发往脑神经的各随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支配肢体运动,是躯体运动传导通路的一部分。其中,皮质脊髓束分为前束和侧束。尽管大量证据表明同侧皮质脊髓束(CST)在中风后的运动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关皮质-皮质运动联系的研究仍然很少,而且没有提供结论性的结果。鉴于皮质-皮质连接具有作为结构储备的独特潜力,可促进运动网络的重组,那么问题来了,皮质-皮质连接是否可根据CST损伤情况促进运动控制?

为了解答上述疑惑,来自德国科隆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采用弥散频谱成像(DSI)和一种新颖的分区分析方法来量化慢性卒中患者双侧皮质核心运动区之间的结构连接,对基础运动控制和复杂运动控制进行了不同的评估,结果发表在annals of neurology杂志上。

结果显示,基础和复杂运动表现均与双侧运动前区和同侧初级运动皮层(M1)之间的结构连通性以及M1-M1半球间的连通性相关。复杂运动技能取决于CST的完整性,而M1-M1连通性与基础运动控制之间的密切联系则与CST的完整性无关,特别是在运动功能得到实质性恢复的患者中。利用皮质-皮质连接的信息连接有助于解释基础和复杂运动控制。

综上,本研究首次证明了大脑皮层结构储备的不同方面使卒中后的基础和复杂运动控制成为可能。特别是,基础运动控制的恢复可能通过对侧M1和对侧CST的非交叉纤维的替代途径得到支持。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解释之前关于对侧M1功能作用的相互矛盾的解释,并强调了皮质-皮质结构连通性作为卒中后运动恢复的未来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参考文献:

Interhemispheric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underlies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 https://doi.org/10.1002/ana.26737

上一篇: J Clin Oncol | BRCA1...

下一篇: Diabetol Metab Syndr...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