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分析检查发现6年了的肺磨玻璃结节,该开刀了没有,主要基于什么因素来定?
时间:2022-12-03 17:59: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患者信息:
男 34岁。
病情描述:
2016年做了低剂量CT查出磨玻璃结节。之后一直随访,最开始是3个月,6个月,后来年度随访。片子均已经上传。主要传了最早的16年,其他几份,分别是19年,21年,每次报告都报和上次差别不大。22年5月做了一个靶扫描。上周又随访了一次CT。最近一次,这边某大医院胸外科建议切了。
希望获得的帮助:
想请问叶主任:
1:我这个需要尽快切除么?
2:可以继续随访,等有变化再切么?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来看最近的CT图像:
病灶出现,圆形,瘤肺边界清,密度为纯磨,但不是太淡。
似乎中间的密度略低于病灶外围,整体瘤肺边界与轮廓都非常清楚(红色箭头)。
感觉靠外侧边缘略有条状密度增高。
靠纵隔侧有小血管与之关系密切(桔色箭头)。
见到血管进入病灶(桔色箭头)。
边缘区域。
病灶边缘虽已经很小,仍边界与轮廓清。
冠状位见微小血管进入病灶(桔色箭头)。
血管发出分支明显。
矢状位血管征明显,而且这支血管不是从粗到细,是有异常增粗的。
血管征与灶内微血管贴边走行
影像初判断:
左肺这个磨玻璃结节是非常典型的肿瘤范畴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我们说最主要的特征是瘤肺边界清,轮廓清楚,没有实性成分的容易是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但此例又有明显的血管进入与贴壁,病灶中间密度稍低,有点类似小空泡征似的。所以微浸润性腺癌不能除外。
再来看结节从最早发现时到现在的影像变化情况:
6年前就是纯磨玻璃结节,中间位有小空泡征,瘤肺边界清,轮廓清楚,当时就是典型的肿瘤范畴的结节。
3年前病灶较最早发现时密度略有增高,中间的空泡不太明显了,感觉有淡磨玻璃成分填充,边上似见细条状偏高密度。
1年前病灶密度略不均,整体大小变化不明显。
今年病灶见到明显血管进入,内部密度欠均匀,但无实性成分。
我的意见:
左肺这个病灶是磨玻璃结节,随访对比是有进展的,瘤肺边界清,有微血管进入,总体密度有增加,考虑是肿瘤范畴的,大概是原位癌或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当然目前仍没有实性成分,如果想再随访,半年复查应该仍是可以的。但个人想法也倾向可以早点局部切了,因为一是反正已经随访有进展,接下来即便再随访下仍不会太久要手术的;二是已经有微血管进入,存在一定风险,同样说明不能长久随访的;三是已经6年了,真正开始有其实还不止,这么长时间里没有新发的结节,说明相对来说多发结节的概率会小一点,再等下去的价值就小了一些。所以我倾向切了,但楔形切除就够了。如果真不愿意切,则要半年复查对比,密度再增加仍是要切的。估计这个时间也不会久。以上意见供参考!
感悟:
检查发现磨玻璃结节,我们不急于手术切除,仍建议随访,是基于以下以点:1、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肺癌是有别于传统肺癌的一类新型肺癌,它们相对惰性、发展缓慢,治疗效果好。只要是纯磨玻璃密度,病理上不管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微浸润性腺癌,抑或浸润性腺癌的贴壁型都几乎不会转移;2、早干预和随访到有范围明显扩大或密度增加、开始出现实性再处理,效果相当,当然这要定期关注随访;3、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肺癌,多发的非常普遍,发现孤立性肺磨玻璃结节马上干预处理,可能并不能带来一劳永逸,后续再新检出结节的概率很高,推迟手术干预或许能两次手术合并为一次(主病灶安全随访前提下,再出现同侧新病灶最终仍要处理时,可一并解决);4、推迟手术干预时间推迟了机体创伤时间,至少假如5年后才干预,这5年没有手术相关的不适,而治疗效果是一样的;5、多发结节在都风险低时,处理了主病灶并没有解决随访焦虑以及次要病灶可能进展的问题,于事无补。但有如此例我又建议可以考虑干预了,基于以下原因:1、病灶已经发现6年,略有进展,不能除外微浸润性腺癌;2、病灶位置好,能局部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3、已经6年,其实真正从生在肺里到现在,也许已经10年以上(只是之前没有检查不知道而已),没有发现新的病灶出来,他处再发的概率相对要小很多,有较大概率不需要再次因新检出的磨玻璃结节而手术;4、即使随访,也很可能近年仍会因病灶进展不得不一定要是要切除。总体来说,我们随访的目的是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推迟创伤以及避免二次再手术(接下来几年内重新检出新发结节);而决定干预的原因在于病灶已经开始进展或为了减少手术切除的范围,且反正随访也随不了多久,那么还不如早点局部切了。当然此例如果病灶位于肺门部很近,反正手术得切肺叶,那么,则又仍可再随访,直到有实性成分出现或范围有明显增大,具有一定风险时再来干预。我一直坚持的是:肺结节的手术时机把握,不应该只盯着或大小、或密度、或年龄、或多少、或心理状态等某一个方面,而是综合评估,权衡利弊,个性化、个体化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