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弹唱唤醒脑瘤病人!曾被质疑不务正业、另类反差的大三甲主任,火了6年!做好患者人文关怀,哪怕是给他们一个温柔的眼神呢?
时间:2023-10-31 14:42: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不走寻常路的大三甲主任!
病房里自弹自唱,唤醒脑瘤术后小伙
只要尝试了,就是对患者负责
我们很少见到过像厉周主任这样具有极强反差感、不走寻常路,又略带萌萌哒的多面化大三甲主任,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医生呀!
故事起源于多家媒体的报道。6年前,据中新网和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一名医生在病房自弹自唱,唤醒了脑瘤术后沉默的22岁小伙”,报道中还穿插了一个视频。
视频中,一位戴着花帽子、略显俏皮的医生叫做厉周,他抱着吉他在病房中深情地自弹自唱着,而他面前的小伙子,神情则逐渐从木讷绽放出微笑,竟然说出了话来。
随后,这条视频传遍大江南北,也让厉周一夜之间名声大噪,不但媒体频频报道,甚至还受邀登上了央视的《点赞中国》节目,被评为“最暖医生”。
人们惊叹于视频中展现的“医学奇迹”,连连称赞厉周医生医者仁心,肯对患者用心思。但在这些赞美中,也总少不了质疑,例如,一些评论就表示:“他是胃肠科的主任,怎么跑到神经外科唱歌去了?是不是有些不务正业?不是主刀也没参与手术,跑去神经外科的病房里给患者唱了个歌,就这样火了?是不是炒作?”
这样的评论,实在有失偏颇,在视频走红前,厉周主任就已是业界颇具名气的胃肠外科专家,没必要去炒作。在了解整个事件的始末后,再结合厉周主任的性格、才华、人生追求,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在病房里弹唱,唤醒病人了。
2017年初,来自上海的大学生小叶在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切除了脑瘤,但因神经曾受压迫,术后半个月一直身体僵直、沉默不语,任凭医护人员怎么为他做康复训练、家人怎么开导,他始终都不肯开口。
“长此以往,小叶的语言能力将退化到婴幼儿状态。”主刀医生、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黄柒金很焦急,便请来老同学厉周会诊。
了解到小叶喜欢音乐尤其是英文歌后,厉周便背着吉他走进了这名年轻人的病房,一边弹唱着电影插曲《雪绒花》,一边和对方进行眼神交流,试图诱发其语言功能。一曲唱罢,一曲又起,小叶的神情发生了微妙变化,嘴巴微张,仿佛要说些什么,下一秒,奇迹发生了——“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小叶轻声跟唱起来,嘴角也浮现出一丝笑容。
患者家属喜出望外,这才把这神奇的一幕拍下来分享到朋友圈。一夜之间,暖心视频传遍大江南北,吸引来央视、广东卫视等媒体登门采访,请厉周还原故事的来龙去脉,节目推出后观看量很快突破400万。
而另一边,小叶自从成功迈出了开口的第一步,配合康复训练,不久便能站能走、能说能笑,逐渐回归了正常生活。
厉周表示:“我们检查后发现,小叶术后的神经通路都是通的,但想要唤醒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激活训练。这就让我意识到,音乐疗法是可行的,音乐是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患者舒缓紧张和疼痛,树立信心以对抗疾病。在临床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音乐疗法是实践医学人文的一种重要方式。”
事实上,在厉周“弹琴唤醒患者”这条视频拍完的第二天,小叶便又回到了无法张口的状态。医生们又采取同样的方式为他演奏了很多天,有几个音乐家看到视频之后也来病房帮忙演奏。那几天,病房热闹得像开启了音乐会,就连围观的医生和患者也在门外驻足聆听。
虽然音乐疗法并不一定总是有效,重复、再重复也极其费心又费力,效果却未必立竿见影,但尝试了,对患者也是一种负责,一旦成功,便可以称之为“医学奇迹”。
医生应该是什么样的?
多面化的医生,背着吉他进病房
在医院大厅为患者弹钢琴
我们医生要特别重视人文关怀,这是厉周主任经常说的一句话。
厉周的父亲曾在义乌老家婺剧乐团工作,厉周自小在吹拉弹唱的氛围中长大,乐感不错,学会了笛子、吉他、小提琴、脚风琴等多种乐器。
80年代考上第二军医大学(今海军军医大学)之后,他便开始思考艺术和医学的关系,如何把音乐和治病有机结合起来,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
音乐对脑瘫恢复有帮助,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就跟着妻子在儿童康复中心从事义工服务。妻子专攻治疗康复,他就在一旁为患儿唱歌、弹琴,或者教他们乐器。
在医院门诊大厅里,患者也总能看到厉周的身影。大厅里有一架钢琴,闲暇之余,厉周就坐在钢琴前为患者弹奏音乐。他会的乐器太多了,以至于他的学生都说:“不会弹吉他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源自广东卫生在线
我们总能从厉周的身上看到一种强烈的反差。
这么一位大三甲主任,本以为会透露出令人害怕的威严,可看到他后,心里有时会想笑,即使很悲伤,见到他后瞬间也就不难过了。
他瘦高的个子,却总是带着一顶略显可爱的花色手术帽;身材瘦高,眼神里带着一种诙谐;身穿白大褂,却坐着弹琴,又充满了神秘的文艺感。如此多面化的主任,跟以往人们刻板化的医生形象一点也不同!
作为硕导,最令学生们记忆深刻的就是那一句“Very good question”,配着那种语气,每每想到,都会令人忍俊不禁。厉周既带硕士,也带博士,经常开展中英双语查房。他始终秉持“教学查房应以患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理念,因为这种形式既能保护患者隐私,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为他们培养国际视野打好了基础。
曾经有一名患者,在刚退休正准备安享晚年时,却被诊断为贲门癌并伴有腹膜后、肝脏等多处转移——这是一种特殊的胃癌,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他辗转数家三甲医院,被告知生存期可能不过半年,一度万念俱灰。在朋友介绍下,这名患者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厉周。厉周仔细研判后鼓励道:“还有希望,现在放弃太早!”
在和相关专家反复讨论后,厉周决定采用先手术后化疗,并提前进行免疫介入治疗的方案。经过近4个月的疗程,肿瘤被完全控制住,原本多个转移病灶仅存一个并彻底钙化,随后厉周趁热打铁,在肝胆外科协助下摘除了这颗小小的钙化灶,令这名患者告别了癌细胞,提高了生存率。
一名来自索马里的博士生就曾表示:“厉老师很牛!到珠江医院短短一年,我见证了多位胃肠道肿瘤患者重获新生,在他的治疗下,还能在病房听到吉他,那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力量。”
患者抱怨:医生做完手术就再也看不到了,
为什么不多关心一下我们?
这刺痛了无数医生
我们需要探讨一下,为什么一个医生在病房里弹吉他的视频就能轻松获得百万点赞,火爆异常呢?
后来想了想,视频之所以火了,主要就是我们的患者也渴望这样的医患关系,也期待医生这样对待自己,在自己生病住院时投入细致入微的关怀。
厉周自己也说道:“视频几百万的点赞与播放其实不是给自己的,而是给那个患者们理想中的医生、一个符合所有人期待的医生。”
事实上,这种对患者的细致关怀本应该成为很常见的事情,但却被很多医生忽视了。厉周说,自己曾被一位患者拦下,那位患者问他:“为什么医生做完手术就都不见了?难道你们做完手术就不管我们了?”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厉周主任,同时也刺痛了所有医生。是呀,做完手术后,为什么我们就再也不去病房主动见患者了?
这并不是患者在无理取闹,这是很合理的请求。只是,患者不知道医生除了给他做手术外,还要给别的病人做手术,忙着给很多很多病人做手术。
厉周说:“在国内,医生们需要关注的患者太多了,他们每天都有太多的手术要做。但不管怎么说,在手术之后,患者仍然是需要被关注的,这才产生了矛盾,我们人文关怀做得不够。并不是说一定要给患者弹琴,这只是一种关怀的方式。只不过,我的爱好是音乐,更擅长这种形式罢了。”
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放在首位,我想,这才是厉周主任能火6年的原因吧。
如今,年过半百的厉周已培养了近百名研究生,其中有好几位已成为各大医院外科的领军人物。此外,厉周还带了好几名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留学生。
他说到:“愿他们都能长成大树,为患者遮风挡雨,我也就放心啦!人文关怀真的很重要,国内医生很缺,我希望医生们未来都能做好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工作,改善医患关系,哪怕是给他们一个温柔且坚定的眼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