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是作者权利,还是学术不端?

时间:2024-07-11 06:03: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稿多投”一直被认为是不端的行为,但这个“规矩”是在纸质时代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制定的,近年来有关取消这一观念的声音已有所变化!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出版成为新的话题。

2010年詹启智的《一稿多投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一一兼论一稿多发后果的规制》一文,从法律和行政法规角度出发论证了一稿多投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引发广泛的讨论。当然,在当时这个观点仍然有其片面性,大部分研究人员仍然赞同不可以一稿多投。

但是,最近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职业专栏(Nature Career Column)发表了葡萄牙学者Dritjon Gruda投稿,文章指出禁止“一稿多投”不仅延误了科研工作的进程,还阻碍了科学信息的快速传播,学术期刊不应利用这项不合理的政策囤积投稿,“是时候废除‘一稿多投’禁令了。”

Image

Dritjon Gruda结合自身的经历说明了一稿多投十分影响论文发表时效性,阻碍了科学传播的速度,导致有些特殊学科如气候科学、健康和医学不能及时实现知识共享;而且对于初入学术界的科研党和来自代表性不足背景的科学家来说,延迟不仅令人沮丧,也是职业发展的障碍。

实际上,最近一些出版社也进物了一些改革,例如,Cell出版社宣布推出Cell Press Multi-Journal Submission审稿系统,即“一稿多投”系统,目前在少数期刊中进行试点。

Nature,Cell允许“一稿多投”,可能大量出版社可能会跟进

今年5月,另一国际知名出版社Wiley的10本期刊通过加入预审稿平台24hreview(www.24hreview.cn),也支持了“一稿多投”模式,在该平台上,作者一次可以选择3个期刊同时预审,期刊24小时左右即反馈“是否送审”的决定。这也是一种尝试做法。

因此,相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有关“一稿多投”仍然需要不断讨论,最终找到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做法,而不是一禁了之。

梅斯小编认为,在非OA期刊时代,一般认为文章发表后,版权归属于出版社,因此,个人不可以多投了,否则属于侵犯出版社的版权。然而在OA时代,个人是付费进行文章发表的,文章发表以后原则上版权仍然归属于作者,期刊只是具有“刊登”权利,并不是所有权。因此,OA类文章的版权归属,仍然有较高的讨论空间。

下面是ChatGPT的观点,也可以供参考:

认为允许一稿多投可以促进期刊之间的竞争,提升审稿效率,加快科学知识的传播。虽然这一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仍存在一些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以下是对此问题的综合分析:

潜在优势

  1. 促进竞争:允许一稿多投可能会促使期刊提高审稿效率,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稿件,从而缩短发表周期。
  2. 加快传播:研究成果可以更快地被审阅和发表,减少科学研究成果的滞后性,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领域。
  3. 增加选择:研究者有更多选择,可以更快找到合适的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潜在风险和挑战

  1. 浪费资源:尽管促进竞争可能带来某些好处,但多重审稿过程会占用大量学术资源,包括审稿人的时间和精力,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其他重要的审稿工作。
  2. 重复发表:如果一稿多投被广泛接受,可能会增加重复发表的风险,导致同一研究结果在不同期刊上多次出现,混淆读者并浪费资源。
  3. 质量控制:期刊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导致某些期刊在质量控制上妥协,迅速接受并发表稿件,从而降低学术标准。
  4. 伦理问题:当前的学术文化和伦理标准普遍反对一稿多投,这种行为可能会损害学术诚信,影响学者的声誉和职业生涯。

综合考虑

尽管允许一稿多投可能带来一些好处,但更重要的是解决现有审稿系统中的问题,以下是一些替代性建议:

  1. 提高审稿效率:期刊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审稿效率,例如增加审稿人数量、优化审稿流程、采用更加透明的审稿机制等。
  2. 预印本平台:研究者可以先在预印本平台(如arXiv、bioRxiv等)发布研究成果,这样可以迅速共享研究结果,同时不影响后续正式发表的过程。
  3. 开放获取和开放同行评审:鼓励更多期刊采用开放获取和开放同行评审模式,提高审稿透明度和效率。

个人观点

在现有的学术环境下,一稿多投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大于其潜在的好处。相较于改变一稿多投的禁令,更应着力于改进现有的审稿和发表系统,提高效率和透明度,从而更好地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共享。这样既能维护学术诚信,又能推动科学进步。

上一篇: OCC-WCC 2024 | 专访余静教...

下一篇: Ann. Oncol:雷莫芦单抗联合卡铂...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