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pus Sci Med: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不同症状强度群及其一年内变化

时间:2024-07-25 12:05: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自体免疫性疾病,其神经精神表现(NPSLE)较为常见。认知障碍是NPSLE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虽然患者自报的认知功能缺陷与客观认知功能测量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但这两者均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确定SLE患者中自报疲劳、焦虑、抑郁、认知困难、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疾病活动评分和神经心理量表(NB)是否能基于症状强度聚类成不同组别,并分析其在1年随访中的变化。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了142名连续同意参与的SLE患者。这些患者完成了一套综合的NB、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简短健康调查表的身体成分摘要和心理成分摘要得分以及感知缺陷问卷。疾病活动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SLEDAI-2K)评估。采用Ward’s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可视化聚类数量。采用Kappa统计量评估1年内的稳定性。

研究结果

在142名参与研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3.1±12.1岁,病程为15.3±10.1年。89.4%的患者为女性。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抗疟药治疗(79.6%),约一半接受了免疫抑制剂(56.3%)和/或糖皮质激素(46.5%)治疗。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发现患者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症状强度组:轻度、中度和重度。

在聚类1(轻度)中,患者的症状强度较轻,包括疲劳、抑郁、焦虑、感知缺陷和心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评分均较低。聚类2(中度)中的患者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症状强度,而聚类3(重度)中的患者则有最高的症状强度,特别是在疲劳、抑郁、焦虑和HRQoL的心理成分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聚类1和聚类3的患者在客观认知功能(ACR-NB)评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聚类1的患者认知功能较好,而聚类3的患者认知功能较差。聚类2的患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在随访1年后,49%的患者保持在其基线聚类中,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具体来说,轻度聚类的稳定性最高,有77%的患者在1年后仍然属于轻度聚类。相比之下,中度聚类的稳定性最低,只有3%的患者在1年后仍然属于中度聚类。重度聚类的稳定性介于两者之间,有51%的患者在1年后仍然属于重度聚类。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1年内,从轻度聚类转移到重度聚类的患者比例为19%。中度聚类的患者大多数(69%)转移到了重度聚类,这表明中度聚类的患者在随访期间症状有加重的趋势。相反,从重度聚类转移到中度聚类的比例为40%,而转移到轻度聚类的比例为9%。

我们还发现,不同聚类的患者在教育水平和治疗方案上存在差异。例如,轻度聚类中有较高比例的患者接受了大学教育(56.0%),而重度聚类中这一比例较低(30.9%)。此外,中度聚类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比例最高,分别为62.9%和74.3%。

对于那些在1年后症状有所改善的患者,大多数症状评分也显示出相应的改善。相反,对于那些转移到更严重聚类的患者,大多数症状评分则表现出恶化。这一结果表明,症状的变化与患者的聚类状态变化密切相关,提示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特别是对于中度聚类的患者。

 

不同症状严重程度的聚类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SLE患者的症状强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聚类,并且这些聚类在1年随访中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特别是轻度和重度聚类的患者在1年内较少发生变化,而中度聚类的患者则更可能发生变化。这提示对中度症状强度的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可能有助于防止其症状加重,促进其向轻度聚类发展。

原始出处:

Outcome clusters and their stability over 1 year in patients with SLE: self-reported and performance-based cognitive function, disease activity, mood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Lupus Sci Med. 2024 Jul 11;11(2):e001006. doi: 10.1136/lupus-2023-001006. PMID: 38991833; PMCID: PMC11243126.

上一篇: Lupus Sci Med:羟氯喹对系统...

下一篇: Blood Cancer J: Dara...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