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糖尿病风险高!开滦研究
时间:2024-11-07 11:00: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11.7%,如何有效识别和改善可控的糖尿病高危因素对于遏制糖尿病的蔓延至关重要。
近日,一项开滦研究最新分析表明,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新发糖尿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是新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随着ePWV四分位数的递增,糖尿病的发病密度呈递增趋势,分别为 5.84/千人年、12.04/千人年、15.70/千人年和16.87/千人年。
在校正性别、基线空腹血糖、吸烟、饮酒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ePWV每增加1 m/s,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9%。
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还是女性、年龄<51岁还是≥ 51岁,ePWV均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HR(95%CI)分别为 1.07(1.05~1.08)和 1.21(1.08~1.36),1.07(1.06~1.09)和 1.17(1.15~1.20),1.22(1.19~1.24)和 1.06(1.04~1.07)。
研究还显示,ePWV预测新发糖尿病的ROC曲线的AUC为0.60,最佳截断值为 12.78 m/s。
进一步分析显示,ePWV≥12.78 m/s人群的糖尿病发病密度为ePWV<12.78 m/s 人群的近2.5倍。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也证实,与ePWV<12.78 m/s人群相比,ePWV≥12.78 m/s 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可显著增加60%。
研究者介绍,作为衡量动脉僵硬度的经典指标,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臂 - 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均已被证实与糖尿病的发生独立相关,可
用于糖尿病的早期风险评估。但由于费效比高、舒适性差等原因,上述两指标至今未得到完全推广。
有研究显示,经年龄和血压估算的ePWV,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包括cfPWV和baPWV)一致性良好,可作为潜在替代指标。而当前研究也证实了ePWV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ePWV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正常人群:ePWV=9.025-0.132×年龄+0.001×年龄2+0.001×年龄×平均动脉压(MAP)-0.000002×年龄2×MAP+0.029×MAP;
风险人群:ePWV=10.312-0.228×年龄+0.003×年龄2+0.002×年龄×MAP-0.000017×年龄2×MAP+0.015×MAP。
研究者认为,相比于脉搏波传导速度需要昂贵的测量设备、复杂的操作流程而言,ePWV仅需年龄和血压即可获得,在目前cfPWV和baPWV尚未在临床推广的情形下,采用ePWV评估糖尿病早期风险有效、可行。
另外通过计算和比较ePWV,有助于从大规模人群中筛选出糖尿病高风险者,进而可尽快干预降低发病风险。
就动脉硬化导致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虽尚未阐明,不过可能机制有三:
(1)动脉硬化可减弱大动脉的缓冲作用,通过传递过度的脉动应力损伤下游微循环,从而造成相应靶器官的损害。
而胰腺的血管床具有高灌注、低阻力特征,因此理论上也容易受到来自动脉硬化的损害,其组织灌注受损后可能引起胰岛细胞损伤、胰岛素分泌减少,进而导致血糖升高。
(2)有研究显示,内皮功能障碍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内皮功能障碍也已被证明与动脉硬化相关。
(3)与动脉硬化相关的慢性炎症、氧化应激、交感神经激活与胞内信号干扰等也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致病过程。
这项研究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资料完整的82 440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13.19±3.73)年。
研究者将研究人群按 ePWV 四分位数分为第一四分位组(ePWV<12.35 m/s,n=20 610)、第二四分位组(12.35 m/s≤ePWV<13.74 m/s,n=20 610)、第三四分位组(13.74 m/s≤ePWV<15.16 m/s,n=20 611)和第四四分位组(ePWV≥ 15.16 m/s,n=20 609)四组进行了分析。
来源:季春鹏, 韩冰, 王硕, 等.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9): 1016-1021.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