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I 2025 :恶性肿瘤和类固醇的使用显著增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感染风险

时间:2025-02-27 12:35:2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因血液中没有产生足够的丙种球蛋白,导致抗体计数降低,从而损害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根据病因分类,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继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通常由外部或获得性因素引起,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营养失调、感染、化疗、恶性肿瘤和肾病综合征等。尽管继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识别率日益增加,但其具体病因及其与感染风险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

在2025年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年会(AAAAI)暨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联合大会上,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题为“Etiology, Diagnosis, and Risk for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ogammaglobulinemia”的研究,旨在评估导致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各种病因,并探讨这些病因与住院感染之间的关联。

这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7,757例丙种球蛋白(IgG)水平≤600 mg/dL的患者,主要评估了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定义为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在3个月内使用,或生物制剂在6个月内使用)、恶性肿瘤以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作为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潜在病因。具有多个潜在病因的患者被归入多个类别。通过逻辑回归计算比值比(OR),评估不同病因与住院感染之间的关联。

结果显示,在这27,757例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是恶性肿瘤(n=8,831;31.8%),其次是类固醇(n=8,478;30.5%)、营养不良(n=2,471;8.9%)、抗疟药(n=2,310;8.3%)、化疗(n=1,954;7.0%)、B细胞靶向治疗(n=1,085;3.9%)和胃肠道丢失(n=1,003;3.6%)。其他病因在本队列中占比均小于3%。

以B细胞靶向治疗作为参考组,类固醇(OR: 3.09;95%CI: 2.19-4.37;p<0.0001)、抗疟药(OR: 1.89;95%CI: 1.61-2.23;p<0.0001)、营养不良(OR: 1.51;95%CI: 1.30-1.76;p<0.0001)、胃肠道丢失(OR: 1.44;95%CI: 1.20-1.73;p=0.0001)和化疗(OR: 1.31;95%CI: 1.09-1.57;p=0.0034)均有较高的住院感染风险。相比之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的感染风险较低(OR: 0.63;95%CI: 0.52-0.78;p<0.0001)。

总之,这项研究表明,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是恶性肿瘤和类固醇使用。不同病因的感染风险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类固醇、抗疟药、营养不良、胃肠道丢失和化疗显著增加了住院感染的风险。相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的感染风险较低,这可能反映了其基础机制或治疗方法的不同。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病因,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和预防患者的感染风险。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这些病因的具体机制,以便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参考资料

Etiology, Diagnosis, and Risk for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ogammaglobulinemia. https://events.rdmobile.com/Lists/Details/2597646

上一篇: AAAAI 2025 :中国北方食物过敏...

下一篇: Clin Kidney J:基于Edel...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