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儿童青少年缺铁性贫血补铁策略优化

时间:2025-03-07 12:10: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缺铁性贫血(IDA)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占所有贫血病例的66.2%,尤其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s)中因营养不良和医疗资源匮乏导致高发病率。尽管铁补充剂广泛用于治疗IDA,但其最佳剂量和疗程仍缺乏全球共识。当前临床指南推荐的剂量(如WHO建议的3-6个月口服补铁)存在显著差异,且缺乏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细化证据。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明确铁补充剂在改善血红蛋白(Hb)水平方面的最优剂量(<5 mg/kg/d、5-10 mg/kg/d、>10 mg/kg/d)和疗程(<3个月、3-6个月、>6个月),为制定精准化的儿科补铁指南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与随机效应荟萃分析的方法,检索了MEDLINE、Embase、CINAHL和Cochrane Library中2013至2024年发表的同行评审文献,纳入包含铁补充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队列研究等,研究对象为19岁以下健康儿童及青少年(排除孕妇及合并其他疾病的个体)。研究终点为Hb水平的变化,通过标准化均值差(SMD)和95%置信区间(CI)汇总效应量。亚组分析按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口服vs.静脉)分层,采用随机效应meta回归模型调整年龄、基线Hb水平等协变量。为控制异质性,研究采用Cochrane Q检验和I²统计量评估一致性,并通过GRADE框架评估证据等级。最终纳入28项研究(8,829例参与者),涵盖16个国家,重点比较不同铁剂(如硫酸亚铁、羧基麦芽糖铁)的效果。

研究结果

1.​整体效应:铁补充组的Hb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合并效应量为2.01 g/dL(95% CI: 1.48-2.54, p<0.001),但研究间异质性极高(I²=99.8%)。

2.​疗程亚组:

·​短程治疗(<3个月)​:效应量最大(2.39 g/dL, 95% CI: 0.72-4.07, p<0.001),尤其适用于基线Hb较低者;

·​中程治疗(3-6个月)​:效果最弱(1.58 g/dL, 95% CI: 0.93-2.23, p<0.001);

·​长程治疗(>6个月)​:效应量为1.93 g/dL(95% CI: 0.09-3.77, p=0.039),提示延长疗程可能带来边际收益。

3.​剂量亚组:低剂量组(<5 mg/kg/d)呈有利趋势(效应量+1.76, p=0.12),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性;中高剂量组(5-10 mg/kg/d及>10 mg/kg/d)差异不显著。

4.​给药途径:

·口服硫酸亚铁效果最佳(2.03 g/dL, 95% CI: 1.24-2.82, p<0.001),但胃肠道副作用较多;

·静脉羧基麦芽糖铁异质性较低(I²=24.7%),效应量为1.45 g/dL(95% CI: 0.54-2.37)。

5.​地域差异:LMICs多采用高剂量(5-10 mg/kg/d)和长疗程(>6个月),而HICs倾向低剂量(<5 mg/kg/d)和短疗程(<3个月),可能与贫血严重程度及医疗资源相关。

不同铁剂方案的血红蛋白改善亚组荟萃分析

本研究证实,低剂量铁补充(<5 mg/kg/d)联合短程(<3个月)或长程(>6个月)治疗可显著提升儿童青少年IDA患者的Hb水平,且口服硫酸亚铁仍是成本效益最优的选择。地域差异提示需制定因地制宜的补铁策略,LMICs需关注严重贫血的长期管理,而HICs可侧重减少副作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剂量-疗程的交互作用,并推动有机铁剂的临床应用。

原始出处:

Rehman T, Agrawal R, Ahamed F, Das S, Mitra S, Kumar D, Sethy C, Kanungo S, Bhattacharya D, Pati S. Optimal dose and duration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for treating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25 Feb 14;20(2):e0319068. doi: 10.1371/journal.pone.0319068. PMID: 39951396; PMCID: PMC11828412.

上一篇: 婴儿胆道闭锁早期识别三步走

下一篇: 研究发现:爱吃辣,能有效降低中风风险!


 本站广告